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信息>>我的听课感想(十二):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的听课感想(十二):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29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薛红(天宁教育文体局)
 

为期两天的十四节英语赛课,我们领略了来自不同地区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也为老师们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十四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他们对文本多元解读,对教学多元构思,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老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也感受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虽然阅读教学不是一个新事物,国内外对此研究颇多,但在大市范围内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讨还为数不多。每一位教师在吸取别人阅读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都融进了自己的思考,也引起了作为听课者的思考……

思考一:如何合理安排阅读前、中、后的时间?

传统BC板块教学我们总是在前面的热身阶段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其目的无非是拉近师生关系,为新知的呈现创造一个情景,也是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是阅读教学本身提供了完整的情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必在刻意的另外创设情境,只需通过师生交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例如,《A birthday Invitation》和《Halloween》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话题,Pre-reading部分只需激发学生对这些话题的已有认知,而不需另外创设情境,绕一大圈子再回到教材文本。所以,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是五分钟左右切入文本,然后围绕文本展开教学;While-reading大概花25分钟时间,Post-reading10分钟左右,包括retell, 活动设计,情感提升。老师们没有时间试教,所以在While-reading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准,挤占了Post-reading的时间。

思考二:如何准确捕捉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由于传统的教学定势,听课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文本解读很细,过多的纠结于字词句的理解、朗读和操练上,从而把整个阅读过程破解得支离破碎。阅读教学中遇到生词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生词,使之既不影响阅读理解又不影响阅读速度。如果阅读时每遇到一个新词就停下来查阅,逐个弄懂才放心往下读,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势必影响阅读的整体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阅读时遇到生词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⑴置之不理。有两种情况对生词可以置之不理:对于不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可以置之不理;对于语言输出中用不到的生词可以置之不理。

⑵放在语境中理解。一些老师喜欢把文中的生词抠出来,创设相关的情境加以理解和学习,这样做虽然看起来词汇教学很扎实,但是无论从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来审视这一教学行为,还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这个角度来分析都是弊大于利的。

思考三:如何分层推进阅读教学?

阅读过程如何展开和推进,第一,是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其次,问题设计要分层递进。一些老师阅读过程都是在“Answer questions”中展开,这样做首先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其次也缺乏层次感。合理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步:初读全文,用选择、判断或排序的方法提炼出文本涉及的几个话题,例如,《Halloween》一文中Nancy 及其家人主要谈论了三个话题:Their Halloween plan(计划)

 Make a shopping list something about lanterns

第二步:细读,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提出23个问题,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第三步:结合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一些情感。

阅读理解不是消极被动的“逐词译码”过程,而是阅读者的概念能力(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背景知识(大脑中有语篇内容的存储)和加工策略(词汇、语法知识和语篇运用能力)等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研究语篇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篇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的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围绕话题,借助各种语篇衔接手段 “粘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因此,平时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学会:抓住话题,调出内存,把握文脉,推断验证。

思考四:如何正确把握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度?

十四位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两种倾向:第一种是紧紧围绕文字表面的信息,进行各项阅读技巧的训练;第二,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这两种倾向又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效应:前者因为脱离学生的生活,师生之间交流贫乏,语言空洞,后者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但是Pair wok Game 等形式一放出去则难以收回,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容易偏离文本,从而冲淡主题。所以在阅读教学的师生交流和活动设计既要紧扣主题,又要收放自如。

思考五:如何对文本进行拓展和提升?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在这一环节上老师们出现了两种现象,第一,由于对文本解读过细,导致阅读过程展开的太长,导致没有时间对文本进行提升;第二,拓展脱离了文本本身的主题,使整节课主题的整体性不强。例如,第一天的《A birthday Invitation》的拓展环节应该围绕How do you plan your birthday party? I like to have a special event every time. 只有一位老师让学生经历了How to plan our birthday party? 遗憾的是没有一位老师挖掘出了I like to have a special event every time.背后所隐藏的情感教育资源,即我们的生日派对更应该想到为妈妈做点什么,例如,make a card for our mother, buy flowers for our mother, say thank you to our mother , or do housework for our mother……

当然,阅读教学这个新话题留给我们的困惑远不止这些,例如,如何上出小学英语阅读课的特色,使之区别于初中阅读课?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上体现“趣”字?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上动静结合?如何做到阅读教学“粗细”结合……太多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尝试,去探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