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宁区数字化优质课大赛结果公示
一、比赛综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2025年9-10月组织开展了天宁区数字化优质课大赛。本次大赛幼儿园、小学语文、小学科学三个学段(学科),全区共35名教师踊跃参赛,经过初赛盲审与现场决赛的严格评审,最终14位教师获奖,充分展现了“三城一镇”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
本次幼儿园组参赛课例突出“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呈现两大技术亮点:
一是互动式数字教具深度融入区域活动,如运用智能感应地垫、AR故事卡片等,将语言表达、数理逻辑与身体运动有机结合,提升幼儿多感官参与度;
二是家园共育平台创新应用,通过班级数字相册、成长轨迹AI分析等功能,实现教育过程可视化与个性化反馈。部分课堂存在技术使用过度娱乐化倾向,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导向,避免“为用而用”,真正实现游戏化、生活化与数字化的有机统一。
小学语文组课例展现出鲜明的学科融合特征:一是AI朗读与语音评测系统广泛应用,支持学生在古诗文诵读、口语交际中实现即时反馈与自我修正;二是数字阅读平台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如利用VR技术走进课文场景,激发学生文化理解与审美体验。部分教师对数字资源依赖较强,忽视了文本细读与思维训练的深度引导。后续应注重“技术+文本+思维”三位一体设计,让数字化真正服务于语言建构与文化传承。
科学学科成为本次大赛技术融合的亮点领域:一是虚拟仿真实验突破时空限制,如在“电路连接”等抽象概念教学中,通过3D交互模型实现安全、可重复的探究过程;二是物联网传感器进课堂,学生利用温湿度、光照等传感器采集真实环境数据,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实证精神与工程思维。个别课例存在“重操作、轻思维”现象,实验数据分析与科学论证环节薄弱。未来需加强“做中学”与“思中悟”的平衡,推动技术从“展示工具”向“认知支架”升级。
本次大赛展示了天宁区在幼儿园及小学语文、科学领域信息化教学的最新成果,下一步,区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推进“精准教研+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强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鼓励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构建高质量智慧教育新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果公示
小学语文 | ||
姓名 | 学校 | 奖项 |
谢沁 | 常州市紫云小学 | 一等奖 |
常盛 | 常州市博爱小学 | |
李成祥 |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
洪姣 | 常州市紫云小学 | 二等奖 |
周洵伊 | 常州市博爱小学 | |
翁雨婷 |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
陈燕芳 |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
吴立群 | 常州市清凉小学 | |
小学科学 | ||
姓名 | 学校 | 奖项 |
殷玉艳 | 常州市雕庄小学 | 一等奖 |
吴姝 | 常州市博爱小学 | 二等奖 |
陈秋艳 |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 |
幼儿园 | ||
姓名 | 学校 | 奖项 |
李昆璨 | 常州市机关幼儿园 | 一等奖 |
居海燕 |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采菱园 | 二等奖 |
张超 | 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 | |
对于上述获奖情况如有异议,请于一周内向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反馈,电话:0519-86604554。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