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实验区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教育实验区>>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文章内容
博爱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宁·创”种子行动——“疑”中探真 集智聚力
发布时间:2025-11-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教研花开立冬日,深研细悟促成长。2025年11月7日上午,常州市博爱小学“博智.爱创”科学实验探索项目研讨会暨科学组联合教研活动在常州市正衡小学举行。

活动伊始,彭真情老师执教《探秘恐龙化石》。本节课以“拼装挖掘出的恐龙化石骨骼模型”为切入点,围绕学生自主提出的“恐龙骨骼化石碎裂如何修复”“缺失骨骼如何合理推断”“头骨与躯干如何精准匹配”等真实科学问题,用任务进阶推进思维升级,用AI补上科技buff。彭老师把“恐龙化石复原”变成一场冒险,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课堂中学到的思维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尝试用辨证的视角解决遇到的难题,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验证” 的素养目标。

第二节是由陈文琳老师执教的《探秘冰雹天气》,本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自然现象——冰雹为切入点,用已有经验分析网络视频的真假性,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思考气象现象。陈老师给出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并让学生设计能观察到云层中冰雹变大过程的实验方案。学生结合对冰雹形成原理的初步理解,去思考如何模拟云层中冰雹变大的现象。最后,在学生理解冰雹形成原理后,自然过渡到从“如何研究冰雹”到“如何应对冰雹”的问题,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学观摩结束后,两位上课教师向与会成员进行说课分享,详细阐述了“是真的吗”实时课堂的设计思路。随后,天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唐剑老师围绕“是真的吗”实时课堂项目,核心分享了“四好”关键要点,分别是“好问题、好支架、好素养、好时机”。好问题需学生主动提出、兼具实时性与探究价值的真疑问;好支架要靠有结构的学具、有结构的问题和有道理的策略,助力深度思考;好素养既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设计与课堂对话力,更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思维;好时机则强调视频、AI等工具需在学生形成自身想法后使用,避免替代思考。最后,唐老师肯定了博爱小学“是真的吗”实时课堂项目的研究价值,建议从好问题出发,精磨课堂,形成代表性课例向更大范围推广。

随后蒋茜副校长围绕2025年秋学期科学实验探索项目计划展开解读,清晰梳理项目组的整体安排与核心方向,帮助联盟校成员们明确本学期的目标、把握实践重点,为后续扎根校本化研究、深度参与科学实验项目的工作,筑牢前行根基。

本次“‘是真的吗’实时课堂”主题联合教研,博爱小学携手各成员校将“科学实验探索项目”推向纵深。通过课堂实证、专业引领与集体的方案共创,凝聚成员校共识,共同探索将“质疑-探究-验证”的科学思维系统化融入日常教学的可行路径,为项目的下一阶段协同行动达成共识、明确分工,确保项目的持续深化与有效落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翠虹路1号 违规办学举报电话:0519-8690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