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开设钢琴课程 发挥音乐功能 开发儿童潜能 
开设钢琴课程 发挥音乐功能 开发儿童潜能 
发布时间:2002-12-15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admin
(常州市中山路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校就进行了"口琴、口风琴、手风琴等器乐进课堂,发展儿童多种感官协调能力"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把器乐引进课堂,通过演奏技能的训练,实验班的孩子在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和情感陶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趋深入,我校认真总结了器乐进课堂,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成功经验,根据校情提出了"开设器乐课程"的决定。我们认为虽然钢琴是器乐之王,演奏要求高、难度大,但有益于学生多种潜能的开发,基于这一点,我们进行了反复地思考,请专家认证,确定?quot;开设钢琴课程,发挥音乐功能,开发儿童潜能"的课题。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器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孩子个性特长、促进孩子潜能开发和全面素质提高上,作进一步有益尝试和探索。


二、与课题相关的名词界说

1. "课程":为达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手段。
本课题研究的钢琴课程是指:钢琴学科及钢琴学习的有关学习内容、学习时限、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方式、组织形式。

2. "潜能":经过努力,培养能够实现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儿童潜能"的内涵指:想象潜能、记忆潜能、情感潜能、
思维潜能、绘画潜能、创造潜能……


三、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1. 钢琴演奏与开发潜能
脑科学表明:人的右脑与人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密切相关,人的左脑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密切相关,而钢琴演奏对人脑的左、右半脑潜能同时开发起着极大的作用。

钢琴素有器乐之王的雅称。它是一门高技能的脑、手、脚并用的乐器。钢琴演奏技法训练涉及到了大脑与身体协调、同步运作程度。它是触觉锻炼的一种动作形式。它通过手指进行各种多样式的触动琴键的运动,产生左右脑协调指挥的运动记忆,表现出动听的乐曲。钢琴的演奏开发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发展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操作能力有相应的提高。

2.钢琴音乐能激活思维、激发想象、促进创新

钢琴乐曲的创作是一门高层次创造性的心灵艺术,是创作者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而又高于生活。乐曲能启迪开发钢琴演奏者的右脑,丰富演奏者的想象。演奏者通过乐曲多层次的变化,诸如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多变、旋律的丰富、节奏的快慢,有意无意地进行联想、回忆、幻想、憧憬……使演奏者大脑活动更频繁,思维更活跃、想象的画面变幻无穷。孩子在演奏训练中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情感及创新能力。

3.钢琴音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

音乐是一门符号艺术,它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符号理解后的记忆,有效地激活学生大脑记忆区域的机制,开发学生记忆潜能。在音乐学习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大脑需要高度的集中和控制,以便处理音乐的瞬间变化,这样使大脑控制潜能得到开发,同时使各种器管间的合作潜能得以协调。

4.钢琴音乐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个性特征的形成。

求知欲

无论是优美深刻的古典钢琴乐曲,还是奔放潇洒的现代乐曲,都隐含着深深的内涵与哲理。音乐内部结构的丰富性以及音乐变化的规律都促进孩子去理解和把握,激发孩子对音乐奥秘的求知欲。

灵活性

多种类型不同风格的古乐曲和现代乐曲的长期熏陶,结构复杂的乐器学习与演奏,无形中培养了孩子高度的思维灵活性、流畅性,促使孩子突破常规性思维方式,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去分析事物、解决问题,使思维有深度、有广度。

坚韧性

钢琴演奏需经过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和长期以技巧训练,不断地在体验中感悟,在训练中把握,直至圆满地演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钢琴演奏能培养孩子善始善终不怕困难的坚韧性。


四、研究内容

1.钢琴课程开设的研究

把钢琴作为兴趣活动,孩子们的钢琴学习与训练缺少系统性,更无开发潜能可言。而小学基础课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安排,因此钢琴学习作为课程安排就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这其中就有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师选聘、合理教学、科学训练等具体问题的研究。

A、课时――每周两课时教学,四课时训练。

每课时:教学为40分钟,训练为60分钟。

教学课时――调用音乐课1课时,兴趣课1课时。

训练课时――每天课后训练1课时(周一至周五,周六双休训练1课时)

B、教材――汤普森、拜厄等国际流行的儿童初级钢琴教材。

C、教师――外聘内选。

外聘――有经验、有素养、有声誉的钢琴教师进行教学和训练技法传授。

内选――有特长、有研究意愿、有能力的校内教师辅助教学与训练。

D、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实践形式: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以小组教学为主体,以个别教学为辅助。

2.钢琴课程与开发记忆潜能、提高记忆能力的研究

在儿童快速记忆的基本原理中,最基本的一条是进入良好的记忆情境,这也是稳定情绪,排除杂念的过程,科学家发现人的听觉器官中的每一根神经只受一种频率的影响,而音乐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它被人体接收后,与人体各个振动系统产生共振。在共振状态下,音乐能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身体等部分的稳定状态变为活泼的动态,促进儿童去寻找和发现规律,轻松地记谱,于是那些枯燥符号记忆在演奏中便会如淙淙的泉水流淌出来。因此我们想通过钢琴学习,开发儿童语文、及其它学科学习中的记忆潜能。

3.钢琴演奏训练与开发情感潜能,提高演奏水平的研究

表达情绪变化是音乐的主旋律,在钢琴演奏训练中,儿童情感体验和表达是提高演奏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想通过钢琴演奏,激发学生体会乐曲中舒缓、奔放、低沉、流畅等情感,让学生进入乐曲情景,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潜能得到开发。如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会注重情感发挥、调节在各种环境中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学会人际交往,以适应社会。在情感潜能得以开发的同时,学生会把握各种体裁文章的情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钢琴乐曲的欣赏与开发创新潜能的研究

乐曲有一定的抽象性,孩子们借助听觉、视觉、大脑等感官的参与,去想象乐曲中表现出来的事物、人物、动物、植物等组成的画面。孩子们根据乐曲的强弱程度,旋律的变化加以自已创造性思维,确定选用不同色彩,不同画面来表达自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和内心的感受。我们想通过钢琴乐曲的欣赏来开发学生创新潜能,使学生听到乐曲通过想象能创造性地绘画,创造性地描绘情景,对乐曲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描述。

五、研究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时间

2001年5月――2004年6月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1年5月 至2001年8月

选择确定论证课题和方案;创设进行钢琴教学的设备、设施和师资条件。

组织课题组人员培训,开展理论学习。

进行课程调整,论证教材选择及实验班确定方案。

2.实施阶段

2001年9月――2003年12月

①制订并实施课题研究计划,确定各项研究内容的子课题,落实子课题研究人员、任务。

②初步确定子课题的操作意见,开展子课题研究运作。

③适时总结研究教程中的阶段成效和不足,分段调整研究过程目标及各项措施。

3.总结阶段

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

总结研究全程的做法与成效,完成结题研究报告及各项支撑、佐证材料。


(三)研究方法

每学年开设一个新实验班,进行跟踪研究,第一轮实验为三年。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文献研究、及对比实验的综合方法进行研究。


六、课题组织管理

(一) 课题组:

组长:高云霞 副组长:陈 颖

组员:

钢琴教师:张 洁 闵 莉 陈 清

语文:高牟烨 金明珠 数学:高建华 邵静华 美术:蔺黎明

体育:施 芳 自然:唐 剑

(二)顾问组:

市教研室: 方建新等成员

钢琴指导: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樊得林教授

音乐指导:常州音协副会长 黄永霞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重视和支持,本课题研究从校情出发,调查、论证提出课题研究意向,得到了市教委、市教研室、教科所和区文教局、区教研室领导的同意和支持,鼓励我校以钢琴教学为切入口,创建开发儿童潜能办学特色。本校两位校长具有科研兴校的坚定信念和组织实施研究的能力。

2.学校有良好的艺术教育基础,早在八十年代,学校就实行乐器进课堂,音乐实验班持续开设。有一定的器乐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又创造了先进的现代化艺术教育设施,手风琴50架、钢琴26台,独立琴房24间,学校又有闭路电视系统。

3.学校有一支观念新、学习勤、肯钻研愿研究的教师队伍,其中三位有良好教学素养的专职音乐教师,同时又外聘了钢琴名教师4名,钢琴实验班配有相应的专科专职教师,这些教师年纪轻,吸收信息快,勤奋敬业,勇于承担研究任务,具有大专学历及十以上的教学资历,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知识能力基础。

4.钢琴班学生家长有"培养孩子全面素质,发展孩子个性特长"的教育思想,能与学校形成共识,热情参与家长学校学习,为家校同步教育、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合力。


八、预期成果、目标

目标:

1.钢琴课程开设初步达到科学 、合理,基本形成六年钢琴教学的训练程序和教法。

2.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三年后达到四-五级以上的为85%。

3.学生的记忆潜能、想象潜能、语言表达潜能、创意绘画潜能以及孩子的丰富的情感明显发展(优于普通班学生)

4.初步形成一支能科研、能教学、能训练、能科际合作的教师队伍。
成果形式:

1.论文、研究报告

2.动态钢琴教学学习训练展示

3.儿童钢琴演奏表演及获奖等级证书

4.儿童潜能开发的相关调查报告和现场展示

5.专业技能评选、教师获奖、荣誉称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