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二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当前“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正在改变着教育面貌,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生长点。迎接这场挑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对策是必须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使广大教师尽快了解并掌握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而目前广大教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知识老化,能力、结构不合理,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教学进程。尤为突出的是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多数教师对计算机基本技术了解或掌握不够甚至偏低,不能或不擅长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这种现状,限制了计算机在我们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的步伐。为改变现状,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充分发挥前几年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创建的硬件、软件优势,即不断增添,不断升级的硬件设施的物质基础,和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已有了一位水平较高的专职计算机教师的人才基础,所以,我们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实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课题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让我校全体教师能应用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并利用之优势,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能科学地设计学习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知识水平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1.校本培训的界定。
这里的校本培训是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以充分利用本鹇的教育资源主为,初稿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达到使教师的素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的目的。
2.校本培训的原则,途径与形式:
校本培训是根据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本校的实际出发,以科研为先导,坚持两个基本原则:(1)整体性和个性兼顾,坚持面向全体教师,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先进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培训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宗旨,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内容,努力强化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校本培训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以自学和短期培训为主,联合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采用分散管理自学与集中面授、远距网上自学,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研究,教学实践研究、观察研究、考察结合等,通过拓宽途径,疏通渠道,构建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教改实践为基础的培训模式。
3.校本培训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在校本部训绁中要正确处理媒体技术和教育观念的关系。
.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原先单凭粉笔、黑板、教具等单调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机械接受”的笨方法,让学生的直观、形象、亲切的课堂氛围中,被丰富现代学习手段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习情感的调动和交融。
教师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技术呢?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觉地加强团结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研究,特别是对学生认知心理结构和规律的理解以及了解兴趣控制的应用理论,不为手段而手段,为重点、难点而辅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借助媒体进行创造性教学。
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设“不悱不发”的创新情境;并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的个性问题,得到针对性和具体地解决。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教材和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体现在学生个体认知心理诸方面的全方位发展空间,所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指导下,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启发,学生主体的自发,又有学生与媒体交互并发生碰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3)在校本培训中,借助学校及社会力量培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有着义不空辞的责任,所以在校本培训中,既要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也可外聘教师加强本校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交流的环境,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启发或帮助,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并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联想、想象、猜想、在胆实践,不怕失败,追求成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生策略。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构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系统。
1.2000年秋季开学时,尚未配备多媒体计算机的办公室全部配齐多媒体计算机,并与163网相联,吸收信息充实自己,课余还能让教师制作课件。
2.学校已有刻录机,扫描仪和彩色喷墨打印机。在2000年,要购置采集卡,方便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 筹集资金,力争在2001年-2002年内各班配上电视机,建成校园闭路系统,配备数码摄像机及可移动电脑桌,使各年级段办公室电脑便,轻松地推进教室和电视机连接起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4. 三年中,将为电教室专用教室配备高亮度数字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数码照相机。
5.四年内完成带卫星接收的闭路电视网。
6.2000年秋季起,建立一个现代教育媒体信息资料库,软件要逐步充实增删,搞好管理,方便使用。
(二)全方位培训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各类教学人员。
培训步骤: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教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次组织教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现行的备课做起,对备课的内容、形式进行认真的研究,使备课真正做到:备学生的学习目标,备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尤其要备“研究性”学习活动,备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帮助和引导,再从作业练习设计改革,大力提倡“综合性练习”、“实践性活动”和“专题性作业”,使学生须练习和作业的过程中,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培训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与技能,指导教师反思,并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科研,适当时候,再组织培训。
各类教学人员达到要求:
1. 教师培训
① 我校已有1名多媒体课件制作骨干教师,另一名教师已参加电教站的几轮培训,基本能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所以,我们要求这两位教师继续努力,在2000年内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骨干教师。
② 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在2000年暑期已参加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校本培训。所以,我们在2000年秋季开学,即组织校语数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研究组。在校多媒体课件制作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2年内,使教师能够制作、研究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③ 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电脑均已上网。三年内,通过培训,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都能上网浏览,下载有关教育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使多媒体教学覆盖全部学科,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
④ 在建成校园网以后的一年内,通过校本培训,必须有至少三名教师和三门学科探索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践。三年内,再经过校本培训,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掌握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资源,其中尤为重要的信息资源,设计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创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创新性。
2. 学校行政人员
① 一年内,通过培训,全体行政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有关软件运用技术和上网浏览、下载信息及利用E-MAIL网上通讯技术。
② 两年内,所有行政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应有所了解,并深入研究。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对教育教学进行科学管理,初步学会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三年内,行政人员应对网络技术有所了解,并有所研究,研究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如何运用网络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加强学习、研究、总结,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⒈我校确定语文学科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的切入日,通过反复的学习、研讨、实践,用两年的时间总结出学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型课堂教学的“结构性流程”。
⒉学习兄弟学校在前三年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性流程”,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情况,研究总结出其它学科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实现根本转型.
⒊研究和构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型的一种策略。“模式”是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广大教师教育行为的“桥梁”,而不是抑制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框框”。我们应该“遵式而入”,更应该“破式而出”。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组组长:王自欣
副组长:黄洁媛 杨红妹 杜开成 吴琴娣
课题组人员:全校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0年7月—2000年9月)
(1)学习区总课题研究方案,选准子课题,并制订方案,并向总课题组报审,备案,并召开题会。
(2)学校根据区总课题研究方案和本校子课研究方案制订好五年具体落实投资、培训、研究活动的开展等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
3.总结阶段(2000年3月至2005年10月)
(二)课题研究的要求
1.学校要根据也课题要求认真制订好实施方案,并把有关工作落实到每一年。每年8月,向总课题组提交书面研究工作小结下一年研究工作计划。
2.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研的校内公开研究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的对外公开研究活动。
3.要十分重视研究过程中经验总结和材料积累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