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参考资料>>在我国实施Intel未来教育的困难 
在我国实施Intel未来教育的困难 
发布时间:2003-04-21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admin
Intel未来教育传播的是美国的教育文化,和中国当前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Intel未来教育的学习是研究性的课题学习,教学中不注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科结构的严密性,强调学以致用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我国教育以教师系统授课为主,注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科结构的严密性,强调对知识量的拥有。所以在我国实施Intel未来教育有着先天的困难。
1.困难表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对一所学校好坏的评价是高考的升学率,高考的分数是第一位的。社会、学校、家庭很难允许学生自主的、探索的、不重知识训练和积累的学习。虽然在个别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但高考竞争压力并未减弱,由“上大学”转变为“上好大学”。按照Intel未来教育模式学习是否能在目前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回答这个问题基本不需要去实验。其次,很多学校还难以在短时间内装备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以及实现计算机与因特网的连接。而且教师和学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在目前也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第三,相关的网络资源严重匮乏。因特网为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但目前网上有关学科教学的内容还不多,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教育内容还需要专业化。
实践Intel未来教育,就要充分重视这些困难,要充分考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城镇和农村的差异,中学和小学的差异。应在个别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进行试点,扎扎实实工作,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避免一哄而起,徒有形式走过场。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做好网络教育资源的规划发展计划。
2.根本冲突:
Intel未来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困难根本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冲突。美国实行地方教育自主,教育上奉行多元化主义,而且一方面推行教育民主化,实现教育机会平等,一方面又很抓英才教育,教育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我国的教育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的教育机会平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考试还是学生学习的现实动机。在美国,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不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不着重按部就班的系统传授法,而是着重于广泛的知识、着重于知识间的渗透性。Intel未来教育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有着天然的土壤。中国的教育经过卓有成效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这种课程体系更适合按部就班地系统传授,不太适合Intel未来教育这种不重学科体系结构的渗透式教学。渗透式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比较大,但不会考试。而按部就班式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确实比较容易在考试成绩上占便宜。所以在我国实施Intel未来教育,还有一个艰苦的“本地化”过程。
然而“念书不应是学习的目的,而应是创出新知识、新体系的手段。中国学生之所以囿于书本是由于分数与学生日后前程密切相关。这种以分数论英雄对特殊天才的压抑就更可怕。这种体制虽然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却失去了我们的爱因斯坦。” 所以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我们仍要为Intel未来教育创造出适宜的条件和环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