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给每个教师的机会是相等的,相当于大家都从起跑线零开始,然而两年来的今天,为什么有人跑到前面去了,有人落下来了呢?这就决定于每个人自己的学习-实践-反思。我认为到目前为止的获胜与落后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所有勇于参与实验的精神是同样的可贵,但是,获胜的欣喜与落后的遗憾都是暂时的,奋进不止,才是永久的。成功永将属于每个锲而不舍的反思者。
一、坚持做自己思想、行为的主宰者
反思是指人经常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反思就像一面镜子,若不借助于反思这面镜子,一个眼力最好的人也不能看清自己。杜威认为:“教师的反思过程开始于他们所体验到的一种困难、麻烦的事件和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这种不安全、不确定的感觉导致教师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回头分析自身的经验。”因此,一个有反思意识的人,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而问题又不会像礼物一样主动呈现给反思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问题,根据问题及时、自觉地反思。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在反思,只不过念头走得太快,像飞一样,既浮浅又纷乱,自己感觉不到它的行动,或很难尝到反思的甜头。因而更多的时间被它牵着跑,而不是主动去控制和影响它,如果我们能作自己思想的主宰、经常反思,那么成功、胜利就与你靠得很近了。
二、努力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反思,是一种习惯。如何培养这种好习惯呢?首先要注意积累工作中每一内容,这种积累建立在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其次,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作业,听课等处处要做有心人。不要茫然渡日,什么都未留心,仅是凭着自己所谓的经验,唱着“一年又一年”的“涛声依旧”。最后落得“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口口声声埋怨“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如果把自己每一备课、上课、补差、批作业等当作一种钻研的尝试,事业的追求,把每一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及时地将它们成为自己反思的对象,经常以新角度,新观点来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即反思的习惯自然日渐养成。
三、应该怎样反思
教学反思的范围很广,并非要面面俱到,也并非要每课都写,可以一节课,可以一周,也可以课上某一内容教学的过程,还可以自己学习,参加听课等等。
如对自己上的一课的反思,可以想想在这节课里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内容的教学不够理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哪些问题让自己感到麻烦、头痛?课堂上自己讲了多少,音调怎样?体态语言是否丰富?在教室里是怎样走的?学生听课时的反应如何?学生学习参与度怎样?对学困生关照得怎样等。
如对一周的反思,可以想想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你感到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什么时候和情景下感到最成功,最麻烦、头痛,为什么?你在教学中做的所有事情中,如果给你重试的机会,哪些会做得更好?你是怎样关心学困生的,他的现在学习情况怎样等等?
如对听课反思,可以想想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把握怎样?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如何?假如我来上这一课,该怎么上?某一环节该如何设计会更好等?
如在学习时反思。可以想想书上说了什么,按这种说法到课堂上是否可以实现?或者哪些肯定会成功,但必然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等等。不要使自己的思维限定于走千万人走过的同一条窄路。应该以自己的新观点、新视角来选择、看待。俗话说:“看百台戏,读百家言,成一家见。”就像魔方,你先要知道各个方向都有哪些颜色,然后用心,用手、去把它理顺成同一种,对于理论学习和教学实验,你的反思不仅像魔方那样理顺之后,只有六种颜色,你还应该自己去创造。
讲究方法地学习,积极自觉地实践,积淀丰厚的反思基础,真正使反思成为自己成长的“催化剂”、成功的阶梯。所有的成功者,必定是一个善于反思,而且会反思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