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卷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问卷法的概念
问卷法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要,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答案,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卡特尔将人格特质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取出16种根源特质,然后在根据这16种因素编制成187个题目,每题有3个答案,让被试任选1个,以3分制计分。然后用这个标准化的问卷,测试研究不同人的人格特征。
(二)问卷法的特点
1、多因素测试 问卷法是将研究的课题分为若干种项目(特质),然后再根据这些项目拟出具体题目编制成问卷,让被试选择。它不像实验室实验,变换一种自变量,观察儿童的反应,而是给被试多种因素刺激,看被试的反应。例如,研究中小学生需要倾向性发展,我们将中小学生需要分为7个等级、28种需要,我们将这些需要编制成具体题目,让学生选择。这个问卷就包括28种需要,我们不仅可以从总体上研究中小学生需要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分别研究中小学生这28种需要发展状况,问卷法是一种多因素测试。
2、标准化程度较高 问卷法严格按照标准化测试的设计程序编制问卷,研究课题的若干特质是通过理论建构获得的。一般有3种方式: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经验标准方式,再依据这些因素进行编题。试题是否可信有效,要经过信度、效度考验,问卷实施十分严格,一般都是匿名,以避免社会性误差。由于问卷法测试的被试众多,可以进行量化统计处理,从而保证了问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3、收集资料时间短、数量多 问卷法可以集体进行,取样大。将问卷发给被试,有被试回答,这样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又因问卷是依据标准化测试原则编制而成,选择答案以等级分计,数据统计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处理,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可信的结果。例如,研究小学生兴趣发展,可以将编成的问卷发给小学1—6年级学生,每个班级200名,共1200名,男女各半。计分按3等级,无兴趣为1分,有些兴趣为2分,非常有兴趣为3分,将收集到的资料用小计算器统计,在短时间内,我们就可通过1200名被试的资料,研究出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由此可见,问卷法取样大,研究时间短,收集资料多,定量分析可信。
二、问卷法的形式
(一) 开放式
1、开放式问卷的概念 开放式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这是结构未明的问卷。被试回答问题不受限制,可以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充分发挥被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单、真实、易于定性分析,但较难定量分析。例如,研究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在开放式问卷中提出:你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吗?为什么?问卷不写名字,小学生想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不受任何约束,这样就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2、开放式问卷的用途 开放式问卷适合于研究者说不清或难以预料回答结果的研究,经常用于预测性研究。例如,研究幼儿需要倾向性发展问题,为了制定封闭式问卷,首先到幼儿园,直接向幼儿提出你需要什么,你怕什么的问题,然后将幼儿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类,为制定封闭式问卷打下基础。由于开放式问卷资料丰富,有时孩子们回答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对于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有重要意义。开放式问卷还常用于收集定性分析资料,例如,研究中小学生理想问题,让学生写题为《十年后的我》的作文,以分析中小学生理想特点。开放式问卷还用于难以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
(二) 封闭式
1、封闭式问卷的概念 封闭式在问卷中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被试在答案中选择。例如,调查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提出你喜欢小学教师吗?列出五个答案,①一点也不喜欢;②不太喜欢;③说不清;④比较喜欢;⑤非常喜欢,让小学教师从中选出一个答案,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再如,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在七十年代中期到中国进行跨文化研究,向儿童呈现五个词,金钱、勇敢、漂亮、爱国主义、真理,让儿童按照重要性将其排序,最重要的排在最前面,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小学生大都将勇敢、爱国主义放在前面,金钱、漂亮排在后面。这位美国学者说,在西方,女孩一般把漂亮排在前面,男孩把金钱放在前面,她随机提问我国一个女孩,你为什么不把漂亮派在前面,女孩说:“最美的东西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要用双手劳动,创造美好的一切”。美国学者非常高兴,她说:“还是中国小朋友好。”
2、封闭式问卷的优缺点 封闭式问卷是结构明确、自发的测验,它是按照统一的严密设计和固定的结构来进行研究,其优点为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封闭式问卷是多因素的实证测验,它将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种特质或项目,从多因素的角度来研究复杂的问题,这对于由多因素组成的教育系统的科学研究十分有利。
第二,样本大有代表性。封闭式问卷可以对众多被试同时进行,成千上万个被试对于估计总体十分有意义,所得资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它可以描述一般的带有普遍性规律的问题。
第三,心理干扰小,回答较为真实。封闭式问卷调查一般都不署名,主试与被试之间相互作用小,他们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较为敏感的问题,用问卷发较好。
第四,简单易行,省力、省时。封闭式问卷是对具体问题进行选择,被试回答简单,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完成。主试只要把问卷发给被试,正确使用指导语,讲明研究目的即可,省力、省时,也能够节省经费。
第五,标准化的问卷,便于统计。封闭式问卷设计较为严密,标准化的问卷,使被试回答内容客观统一,回答方式一致,选择哪一项就是哪一项的等级分,便于统计分析,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庞大的数据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统计完毕,更突出了问卷法的优势。
封闭式问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主要有:
第一,缺乏灵活性。封闭式问卷的问题和选择方式固定,被试只能依此选择,如果几种选择答案都不符合被试验、特点,被试验、也只能选一个稍微适合自己的答案,难于表达被试的独特观点。
第二,缺乏指导性。封闭式问卷测试一般都是间接进行的,被试有时对问卷试题不理解、不清楚,也难以得到指导,影响问卷的回收率。
第三,缺乏深入性。封闭式问卷只是选择答案,在适合自己的答案上打上记号,很难发挥被试的主动性和创新,被试不能自由作答,主试也就很难深入发现新的问题。
第四,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印象。封闭式问卷是结构明确、自发的、非伪装的测验,测验的目的较为明显,被试回答往往容易向好的方面回答。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有这样一道题:
你写作业总是一气写完吗?
① 不是的,总是写一写,玩一玩;
② 有时能一气写完;
③ 是的,总是一气写完再玩。
儿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受社会认知的影响,他明明是写一写,玩一玩,他也选择③,因为他知道一气写完才对。
三、使用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问卷法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多因素的实证资料,并运用计算机将大量数据在较短时间内统计分析,操作又简单,被人们认为是教育科学研究较实用的有效的方法,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问卷法自身的缺点,以及人们使用时不谨慎,造成了很多失误,不能正确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使用问卷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题量要多。问卷法容易受社会变量的影响,同一因素要多出一些题目,试题多可以检验被试回答的一致性,避免反应倾向。例如,研究儿童人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鉴于儿童的人格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向型的人无论在什么场人正好相反。所以,同是测量社会适应问题,可以出不同的题目。例如,在课堂上你经常发言吗?①不是;②有时是;③是的。在小组讨论会上你发言积极吗?①不是;②有时是;③是的。如果有人回答不一致,如有人说在课堂上经常发言,在讨论会上一言不发,这个被试可能没有认真地真实地回答问题。
第二,试题要有情趣,要出自于儿童生活实际。儿童熟悉的事情,就有兴趣,就喜欢回答,也便于回答。试题如果脱离儿童生活范围,儿童不理解,容易厌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试题组成要标准化。问卷的设计必须要按照标准化测试的原则,编制问卷。首先要进行该课题的理论建构,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题目。具体试题要有确定的内涵,用词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第四,封闭式与开放式相集合。问卷法主要是封闭式问卷,但封闭式问卷只是选择答案,被试无法进行深入的阐述,因此封闭式问卷只能了解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只能进行量的分析,不能深入进行质的分析,所以,封闭式问卷要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第五,匿名回答,避免社会系统误差。前面我们谈到问卷法容易受社会认知因素影响,回答容易倒向好的答案。为减轻儿童心理压力,问卷最好不要署名。儿童在无忧无虑下回答问题,容易真实。
第六,正式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考验。尽管封闭式问卷是在开放式问卷基础上产生,但作为编制者毕竟会渗入主观性,所以,开始制定的问卷必须要经过预测,将那些不适合的题目去掉。另外还要进行信度检验,直到确认问卷可靠有效,方可进行大规模的问卷研究,否则将劳民伤财。
四、问卷的一般结构
问卷的一般结构: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 选择答案、结束语
标题 是对研究课题的高度、简洁概括的反映,它既要与研究内容一致,又要注意对被试的影响。
前言 是对研究的目的、内容的扼要说明,引起被试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除顾虑,合作愉快。
指导语 主要是用来指导被试如何填写问卷,注意事项,有时还附有例题,以帮助被试理解填写问卷的方法与要求。指导语一定要简洁明了,用词恰当,便于理解,否则一张废卷就等于丢掉一个被试。
问题与选择答案 这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问题是表达问卷的核心内容,编拟问题必须要具体、清晰、客观、可操作、通俗易懂、是被试所熟悉的事情。问题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只提问题不供答案,被试可以根据提意自由作答。封闭式问题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要提供答案。封闭式问题要按照标准化测试严格设计题目与答案,答案要准确,要符合实际,贴近实际,便于被试选择。
结束语 是问卷的最后部分,包括两部分,一是提出几个开放问题,让被试深入自由回答有关问题,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分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或让被试提出对本研究的建设性意见。二是表示被试合作的感谢。结束语可根据问卷的需要可有可无。
五、问题的编制
(一)明确问题的变量
编制问卷的第一步是建立理论建构,问题所包含的变量,即问题包含哪些成份。如何建立问题的理论建构呢?一般有3种方式:
第一,理论推导方式:从一个或若赶个感念入手,找出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明确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表现。例如,泰勒(Taylor)首先定义什么是焦虑,界定焦虑的建构,再请临床心理学家从200个描述焦虑状态的题目中挑选出符合此建构的题目,用这些选择出的项目,泰勒建立了她的显相焦虑量表(MAS)。
第二,因素分析方式:将实际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或理论归纳为若干个项目,以此测试为数众多的被试,找出相关的项目,抽出主要因素,每一种因素代表一个特质,依此编制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就是典型的例子(16PF)
第三,实证标准方式:研究者用一个问卷(仅仅是一系列的项目)在不同类型的被试组中测试,每一组被试可能在某一方面为大家公认与别组被试不同,然后通过被试的回答,研究者将那些把不同被试组区别开来的项目保留下来,用它们制成问卷。著名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就是基于这种原则建立起来的。
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建立以后,也就是你所要测量的变量明确以后,就要针对这些变量编制问题。在编制具体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编制的问题与所反映的变量的操作定义的性质相一致。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经理论建构自我意识含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变量,自我意识还包括性意识发展和稳定性,故此,就按照这五种变量编制具体题目。
(三) 选择问题排列的方式
具体问题拟好以后,如何将这些问题组合成一个问卷呢?其方法有二:
第一,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二,可按又易到难,或由浅入深的内容顺序排列。
六、回答方式的编制
(四) 选择式
1、单项选择 是让被试在几种答案中选出一种合适的答案。例如:
你的孩子起床后是怎样整理床铺的?
(1) 孩子自己叠被子,整理床。
(2) 基本上或有时候自己整理。
(3) 大人整理。
(4) 完全不整理。
2、多项选择 是让被试在多种答案中自由选择几种。例如:
对你的孩子,有没有感到为难或担心的事,请在下列项目中有几项划几项。
1、饭量很小 2、挑食很严重
3、不听父母的话 4、非常任性
5、经常发脾气 6、懦弱、胆怯
7、做事拖、磨磨蹭蹭 8、经常生病
9、体质很弱 10、太肥胖
11、不愿意交朋友 12、不太和别人说话
13、没有兄弟、姐妹 14、欺负小朋友或小孩子
15、有坏朋友 16、被朋友欺负
17、经常说谎 18、不遵守纪律
19、成长很慢 20、不会学习
21、没有做事的欲望 22、走坏道
除了以上之外,如果还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写下来:
(五) 排序式
排序式是让被试将列出的答案接着一定的标准排出顺序。例如:
请将下列词语按你喜欢的程度排出顺序,最喜欢的排为1,其次为2,以此类推。
爱国主义、勇敢、金钱、漂亮、真理。
(六) 量表式
将问题答案列出等级,让被试在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打上记号,打“√”或划“Ο”。例如:
1、如果遇到矛盾,他会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
1 2 3 4 5
力求折衷 通常进行合理的折衷, 无论他人提出什么样的
也能坚持自己的一些观点。 异议,仍能坚持个人见解
(包括固执已见)
2、你对老师做过下列捣蛋事吗?
在老师的东西上乱写乱画 常做 有时做 不太做 从未做过
上课说话
说老师坏话
把老师东西藏起来
无视老师
(七) 是否式
让被试在两种相反的答案中必选一种。例如:
1、你报考什么样大学:(请选一项划√)
(1)文科( ) (2)理科( )
2、你是大学本科生吗?(请选一项划Ο)
(1)是( ) (2)否( )
(八) 填空式
让被试在主试给的具体话之后填上自己的答案,例如,我们研究中小学生需要倾向性发展,让学生写出20个我需要 ,以了解中小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
(九) 自由回答式
给被试提出一个问题,让被试自由回答,不受限制。例如,上面提到的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研究中最后向被试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好学生?你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坏学生?就是以自由回答式来回答问题。
一个完整的问题是由提问、答案和回答方式三部分组成。回答方式的编制直接与问题的内容、答案有关部门,与定量定性分析有关部门,选择式、排序式、量表式、是否式更适于定量分析,填空式、自由回答式更适于定性分析。在编拟回答方式时要综合考虑问题的种类、内容、答案以及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问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