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计划总结>>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清凉小学计划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清凉小学计划 
发布时间:2006-02-23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qingliang

 

00六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头之年,我们将继续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坚持以教科研为龙头,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以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为主任务。以“求真、务实”的思想开展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的提高。

一、加快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本学期我校正式成立资源开发研究组,陈敏华老师任组长。重点解决资源建设目前还存在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1、数据的存储与分布问题,2、不同厂商资源库的整合问题。3、学校资源检索困难导致使用效率很底的问题。

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信息中心资源,http://{域名已经过期}/。同时不断丰富完善我们学校的教育资源网,教师要整理好自己的资料,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具体工作见附件一。

  二、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指导,着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1、“十一五”课题中,我校申报了“流媒体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研究”。由校园电视台老师主要参与此课题研究,三月份要制订可操作的课题实施计划。

2、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科专题网站、多媒体课件等,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把教学设计、资源制作、课堂观摩、教后反思的一系列过程作为校本培训、教研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本学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由宋筱央老师全面负责,具体工作见附件二。

三、继续贯彻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改革制度

    学习常州市将出台的新的“教学工作建议”,并以此为标准,规范校信息技术课;把认真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基本要求来抓;学科教学研究组将组织一些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学校申报“十一五”课题

2、组织少儿NIT证书考试培训报名

三月份:

1、常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

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

3、资源组与学科整合组开始组织工作

四月份:

1、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参加“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

   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征集评比

2、资源组与学科整合组开始组织工作工作整理

3、校整合之星初评(宋筱央)

五月份:

1、第二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之星评比区初评活动(5月份)

2、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

六月份:

1、组织常州市06年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选送作品参加全国第十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6月份)陈敏华

2、区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质量抽测

3、少儿NIT考试和暑期组织报名

4、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考试

7—8月份

1、常州市教育技术专业研究会论文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

2、中小学互动课程培训班(暑期)

3、校园电视制作专题培训(新闻制作和视频资源制作)(暑期)

 

 

(附一)

清凉小学现代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工作计划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较多的教学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由于分类不明确,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开发者水平的良莠不齐,对今后的资源开发后劲不足。今年,我们“清凉小学现代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将对学校现有资源(包括课堂实录、教案、课件)进行整理,与区资源库接口,从而形成一套方便老师教学工作的网上电教资源库,现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    研究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而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还包括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我校电教工作一直走在天宁区的前列,学校具有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较多热心于工作的好老师,曾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树立新的教育资源观,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决定成了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努力形成清凉特色,服务全校、辐射全区、影响全市。

二、    研究任务

1、将学校现有的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归类,按照教学课件、教案设计、试题考卷、录像课、教育软件以及学生评语等进行分类、整理。

2、在现有的校园网上设立“清凉小学教育资源专题网”,将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上传到网上,形成一个全面有序的教学资料库,让全体教师共享,起到服务教育、促进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教育资源网,教师在其它网站上找到的相关资料也可以上传,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三、    人员分工

1、由电教组的老师负责,首先对校内资源进行整理。对老师们手头上的教案、课件归类、上传。田毓婷老师负责北办的工作,瞿雯洁老师负责南办的工作,陈敏华负责执课组老师的工作。

2、周祝华、张卫平老师负责资源网的设计、制作以及后期的维护。

3、蒋小安主任总负责。

四、    工作安排

1、二月,资源组工作开始启动,“清凉小学教育资源网”的设计全校老师手头资料的收集、整理。各位老师将已有的各种资料以目录的形式教给各自负责的老师,写清具体内容、校园网的具体位置。资料没有上传的直接交给各自负责的老师。

2、三月,“清凉小学教育资源网”网页制作。

   初步设想,分各学科教案、课件、资料,学生评语,教师论文三大块。

3、四月,各自负责的老师将收集的资料上传到资源网上,初步将网上内容填充完整。

4、五月、六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我校的资源网,以便更好地为全体教师服务。

5、七月,对资源组的工作进行总结。

 

 

清凉小学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

2006.2.12.

 

 

 

 

 

 

 

 

 

 

 

 

 

 

(附二)

信息技术组教学研究小组2005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工作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不同,我们更注重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辅助性和发展性。而今年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的重点要放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各科教学整合上。

一、现状

我们学校早在三年前就引进了这套软件--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而且当时全校老师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很多老师都参与了运用,但是,还是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量多质不高。

在天宁区,我们学校在数字化教学平台里课件是较多的,但是其中很多没有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质量不高,不能用来配合上课当作一个完整的课件使用。

2、          运用不普及

平台里课件大多数是在比赛的时候使用,使用过后没有进行进一步修改调整、二次使用,并没有普及。除了参加比赛等一些特别要求,大部分老师没有主动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习惯

3、          对平台认识不够

大多数老师觉得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制作课件很麻烦,没有体会到数字化平台带来的方便,没有充分了解博平台的优越性。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能让数字化教学平台能更好地服务教学,这学期打算提出如下措施:

1、         运用平台,建立教学设计档案

对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已经存在的一些优秀课件和教学设计,能马上拿来用的课件。我们信息技术组将派专人进行整理,目录公布在学校校园网上,那么老师通过查阅目录很快就能知道自己需要的课件是不是存在,如果存在进入平台马上就能使用,大大提高了已有软件的使用率。并且如果有新的课件、新的教学设计,马上就能添加进去。形成系统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课件管理档案”。

2、          利用平台,区域共建资源共享

一个学校的资源或许是有限的,可是多个学校的资源就比较可观了,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把他们的现成的,好的课件、教学设计也拿过来,加入我们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课件管理档案”。

3、          借助平台,以公开课为示范推进运用

学校每学期都有一批轻年教师进行校级、区级、市级的公开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所化时间、精力极大,而且技术要求高而且不能一个人完成。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教学课件,能够减轻教师许多技术上的负担,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的模板式教学设计、向导式教学设计和自主式教学设计等多种现代教学设计功能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现代学习方式,帮助每个教师设计出优质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平台还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

4、          去芜存菁,科学管理平台中课件

对数字化教学平台上现有的软件进行筛选管理,有价值的保留下来,加入到“数字化教学平台课件管理档案”中,对一些课件进行再加工,使其完善。

5、          开展竞赛,提高平台运用水平

在全校范围内,老师之间,中高年级学生之间数字化教学平台课件制作比赛。使得好课件层出不穷,促进平台运用水平,提高教师们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人 员

具 体 分 工

高云霞

行政分管校长

蒋晓安

全面负责校现代教育技术、校园电视台工作

田毓婷

负责学校电教台帐管理、负责校园网资源管理、与数学学科整合理论研究

张卫平

负责素材管理、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研究、NIT培训(画图模块)、校园电视台及校园网美术创意

陈敏华

成长记录包指导、协助电教台帐管理、素材资源收集、与语文学科整合理论研究、NIT培训(文字处理模块)、

宋筱央

电视台协助策划及制作、电教室管理、与语文学科整合理论研究、协助校园网资源建设、瑞博平台使用指导

周祝华

信息技术课、协助校园网资源建设、协助校园电视台制作、协助电教台帐管理、电教室使用管理、成长记录包制作

黄 烨

与数学学科理论研究、NIT培训(网络应用模块)、协助素材资源收集

瞿雯洁

瑞博平台协助指导 协助校园资源建设 协助成长记录研究

蒋婷飞

电视台协助节目策划  与语文学科整合理论研究 协助成长记录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