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信息动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参考选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参考选题  
发布时间:2006-02-23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shibl

为了便于我区各校在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期间,选题更为明晰,思路更为开阔,特选取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第二部分:研究方向与范围”的部分内容,列举了与学校教科研相关的课题名称,供各校参考选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课题名称涉及的内容范围都较广,学校在选用时,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和能力,作适当的调整或修改,以期更符合学校实际。

8.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儿童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的研究;

独身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对策的研究;

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中小学生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与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小学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中小学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研究;

大众传播、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新时期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社会转型期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艺术教育研究。

9.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校德育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的研究;

德育与学科教学、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渗透的研究;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学校德育的调控策略的研究;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的学校德育开放体系的研究;

江苏青少年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班级、团队工作的研究;

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研究;

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等;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价与干预的研究;

中小学生发展转折期的心理调节机制研究;

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

脑科学与中小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研究;

基础教育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

中小学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

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发展与心理辅导的研究;

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及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研究;

班主任职业技能专业化研究;

人本原理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的研究;

优秀班主任的个案研究;

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

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研究;

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模式、途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环境的营造与开发的研究;

10.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学科课程与教学法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标准、监控体系等)的研究;

主流教材使用情况及改革的研究;

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研究;

课程改革与课程衔接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及学生评价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学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的研究;

网络环境中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相关性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目标、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地方课程的选用与实施的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选用与实施的研究;

“学生自我评价”目标、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研究;

作业量与学生学业的关系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

学生学习方式如何转变的研究;

课堂规范秩序如何建立的研究;

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开发、管理与配套措施的研究;

常州市中小学实施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研究;

中小学综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中小学课程和教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整合的实践研究;

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研究。

11.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建设与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研究;

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

网络条件下的教育生态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资源来源及利用方式的研究;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技教育的研究等。

12.学校管理研究

学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

选修制、学分制、学分互认制的研究;

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改革的深化研究;

常州市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比较和评价研究;

建立新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研究;

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研究;

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

学前教育机构办园体制改革的研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学校周边环境建设的措施与对策研究;

有效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研究等;

人本思想和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校长管理思想与管理水平对学校办学影响的个案研究;

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加强学校管理与创建学校特色的研究等;

优秀教研组集体形成研究;

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13.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教师道德水平与心理状况的研究;

教师权利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素质提高的研究;

“综合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提高郊区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教育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心理的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研究;

优质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

教师素质科学化评定机制研究;

师徒制的研究;

“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工程实施战略的研究;

名、特、优教师学术思想、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的研究;

教师队伍实行岗位竞争、岗位考核与完善激励机制的研究。

14.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

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

学生素质科学化评价机制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评价与考试制度如何改革的研究;

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的研究;

以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基本依据的教师评价的研究;

以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依据的学生评价的研究;

建立现代学校教育评估制度与督导制度的研究等。

15.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

“家园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特有问题的研究;

差异教学和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

特殊教育特有问题的研究;

非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0-6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研究;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婴幼儿亲子关系与婴幼儿教育的研究;

特殊学校中重度障碍儿童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轻度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研究;

特殊儿童职业技术教育与回归主流社会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常州特殊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确定的研究;

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教师的指导研究;

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研究;

让幼儿学会倾听的研究。

20.教研科研的研究

区域教研科研的研究;

教研科研地区、校际协作互动的研究;

优秀教研科研成果推广的研究;

“校本研究”的研究;

科研型、学术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天宁区教研室

2006.2.2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