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上好一堂课,关键是要精心地备好课。由于我们学校要求教师超前备课,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已经精心备的课由于间隔的时间长其中有些教学细节就会遗忘,因此,我认为二备就很有必要了。因为二备不仅能帮助我们再次熟悉教材、理解教材,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更好地完善一备。那么我们如何进行二备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反复推敲,进行二备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从教材入手,然后根据教师用书和备课手册这两本参考资料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那么在一备中也很能体现教者的教学意图和学法指导,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份教案可能其中有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和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等一些细节问题。因此在二备时,当我们再次细细地研读那两份资料时,就可能对于同一句话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想法,思路一和思路二相比较,无论从学生的层面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可能第二种思路比较适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则采用较好的思路,也就是二备的思路。例如:在教学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重点是要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是提高试商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在一备时我采用直接出示教学挂图,由学生看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192本书,每30本捆成一捆,可以捆多少捆?”,再独立列式,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计算,从而得出试商的方法。我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样的教学流程比较顺。但是,我看了教学挂图后,在二备时,就否定了一备的第一环节,因为学生所要的信息图上都有,根本无须动脑思考。况且,前几节课刚刚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于是,我在新课前增添了“复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笔算192÷30、450÷50两题,然后用改变复习题的方式,将192÷30改变为192÷32来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够复习旧知,而且又能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学优生能够很快地联想到用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尝试,就可以很快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那么后续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 课堂实践,进行二备
精心的一备、二备,甚至三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纸上谈兵,有些问题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凸现出来。因此,上两个
三、 借鉴他人,进行二备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充实自己的备课。有时,我们在阅览一些业务杂志时,都能看到一些好的教学设计或者是好的教学实录。那么,凡是对自己有用的内容,都可以用来完善一备。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他人时,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说,我所选用的部分要能够符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会有东施效颦的后果。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听一些优秀展示课,同样的也可以借鉴。
其实,我认为二备并不难,只要做个有心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功在备课,效在上课”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