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新课程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中期研究评估报告 
《新课程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中期研究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06-04-17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boai

《新课程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课题

中期研究评估报告

《新课程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课题从200411月开始准备,计划两年半完成,至今第一、二、三阶段研究工作已经结束,20059月到20072月将进行第四阶段研究。为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确保整个课题在20076月顺利完成结题工作,我们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自我评估。

一、  研究背景:

1、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这样说过:“没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伺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
、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维持并提升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素质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因为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身感自己责任重大,但我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其实我们教师都具备了教好每个学生的热情,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部分教师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这份抱负,开始向现实投降,于是安慰自己,“教育就是掌握住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 或者,以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指标,反而忽视了需要特别关注的优质教育与存在与角落的特殊儿童。当然,我觉得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能改变这种状况,因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是《新课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因为教师的角色随着时代的改变早就由知识的讲述者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许多的文献也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元素,我们所需要担负的知识传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维持并提升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这几年的学生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学习意愿,不但和我的理想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不断的询问和探讨中,我决定进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

二、概念解读:

(一)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指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增加。

(二)多数学生数学学习盲点:多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地方。

(三)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喜好情绪。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三、研究目的:

(一)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发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盲点。

(三)建立教师数学教学的自信。

(四)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并付诸实践,寻求有效的措施策略,用于指导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通过课题研究,探求对家长的培训教育途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现状调查研究。

2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归因分析研究。

a.学生学习兴趣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

b.学生学习兴趣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关系。

c.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的关系。

d.学生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

e.学生学习兴趣与课余活动的关系。

3)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

a.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家长培训指导对策研究。

b.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学校管理和班极管理对策研究。

c.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d.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绩考核评定方法研究。

e.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余活动方式方法研究。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

本课题拟以我校2004届学生以及相关家长、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表:

 

当前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个案分析法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归因分析研究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策研究

六、研究过程

(一)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素质。

既然要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平时的时间都比较忙,但是我们依然要求课题组的成员作到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情绪心理学》,以揭开“兴趣”神秘的面纱。因为“兴趣”归根到底就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既然是人内心的一种心理活动,旁人是难以琢磨的,而在本书中,对兴趣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人情绪上变化特征做了比较深刻而又详细的阐述,是我们认识了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的外部特征,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要求教师从多种渠道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集中学习,更讲究其高效性及活动意义。分散学习也要保质保量,要求写好学习笔记,课题组不断进行督促和检查。

(二)加强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1、上好专题研究课

教师认真上好研究课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把比较成功的研究课记录下来,大家一起探讨,同时每位课题组教师要准备一节研究课,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半年多来万银娣老师上的《质数与合数》、潘雪琪老师上的《正反比例的复习和整理》等研究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推动我们的课题研究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2、撰写研究性文章

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写好一篇研究性文章,一篇好的案例分析,形成一个可行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半年来老师们的文章先后形成了有质量的文章。这些都说明了课题组的教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笔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而认真的科研态度。

七、研究成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提高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

1、利用网络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固然有着许多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的力量,如来自各方面的奖惩手段、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等,但大多最终指向今天的学习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上,如果缺少学生真正的内在的兴趣,学生很难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因为网络最大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能抓住别人的眼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只有提出更好的问题、更深刻的思想、更有新意的观点或者提供更新的材料,才能有效的吸引别人的眼球,而学习的深入所带来的收获更能带来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维持学生积极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2、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

我们在课堂上有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过于急迫的想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缺少充分的时间去作深入的思考,尤其是难以真正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时表面上课堂活跃,有问有答,但学生那种快速的反应只是表层思维的活跃,思考缺乏深度,长久以往,学生将失去真正的思考能力,学习的兴趣也逐渐的丧失。但是,通过科研使老师们清楚的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信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真正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学习的兴趣才更加的浓厚,学习的动力才更加的持久。

八、问题与思考

近半年来,我们以实验课题为龙头,促进了本组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改革了课堂教学,我们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以提升该课题研究的高度。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积极撰写相关论文,争取发表。

三、继续研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使之更规范、更科学!

四、资料的积累更规范、更全面。

回顾这半年多的研究过程,还存在着许多缺憾与粗浅之处: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2、课题研究的深度广度都存在不足。

3、如何量化评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否提升了?

……

所以恳请专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我们课题研究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