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
执 笔 人:袁 锋
一、 研究背景:
1、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这样说过:“没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伺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维持并提升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素质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因为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身感自己责任重大,但我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其实我们教师都具备了教好每个学生的热情,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部分教师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这份抱负,开始向现实投降,于是安慰自己,“教育就是掌握住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 或者,以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指标,反而忽视了需要特别关注的优质教育与存在与角落的特殊儿童。当然,我觉得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能改变这种状况,因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是《新课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因为教师的角色随着时代的改变早就由知识的讲述者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许多的文献也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元素,我们所需要担负的知识传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维持并提升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这几年的学生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学习意愿,不但和我的理想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不断的询问和探讨中,我决定进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
二、概念解读:
(一)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指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增加。
(二)多数学生数学学习盲点:多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地方。
(三)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喜好情绪。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三、研究目的:
(一)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 发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盲点。
(三) 建立教师数学教学的自信。
(四)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并付诸实践,寻求有效的措施策略,用于指导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通过课题研究,探求对家长的培训教育途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现状调查研究。
(2)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归因分析研究。
a.学生学习兴趣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
b.学生学习兴趣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关系。
c.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的关系。
d.学生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
e.学生学习兴趣与课余活动的关系。
(3)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行为研究。
a.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家长培训指导对策研究。
b.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学校管理和班极管理对策研究。
c.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d.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绩考核评定方法研究。
e.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余活动方式方法研究。
五、研究问题或实质:
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
数学的教学方法很多,对它们的确评论是过江之鲫,有专家的
理论,也有教育工作的笔争。今日的行动研究,仅仅是针对别人所提出的方法,尝试用在我的教学研究上,并能不能客观的寻找提升学生学习气氛,并期待学生能积极并且热烈的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进而成为喜欢数学,乐在数学的一份子。
本研究可能遭遇的限制:
1、教学限制:研究对象目前并不时完全属于自己的班级当行动研究结束之后必须回归,所以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时要征求该班级老师的意见。
2、时间限制:因为仍有考试压力,所以必须住院课程的进度,因此有可能出现赶课程而回复一般性教学的确状态。
3、成绩限制:为了避免家长反对而造成班级老师的困扰,学习成绩的确维持也是必要的压力,为了在短期内求得学习成效,有时可能会枉顾学生的学习兴乐趣。
4、变项限制:无法控制学生不去上兴趣班或者数学补习班,学生学习兴趣的改变只能从上课表现来衡量,而无法从学业成绩入手。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
本课题拟以我校2004届学生以及相关家长、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表:
调 查 法 | 当前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
个案分析法 |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归因分析研究 |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策研究 |
七、 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11~2004.12):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及研究方案,开展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2005.1~2005.3):调查阶段,形成调查报告。
1、拟定调查问卷,实施调查、统计数据,初步统计归类。
2、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活动,进行社会调查。
3、分年级召开学生学情汇报分析会。
4、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第三阶段(2005.4~2005.6):分析研究阶段,形成分析报告。
1、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归因分析。
2、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3、学校管理与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第四阶段(2005.9~2007.2):对策研究和实施阶段,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1、开办家长学校、培训指导家庭教育、端正家长教育思想。
2、实施现代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3、落实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
5、开展榜样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活动。
第五阶段:(2007.3~2007.6)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的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