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研究>>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发布时间:2006-09-30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cuizhu
       品德与生活,顾名思义,是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当中。长期以来,品德学科的教学一直处于低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教学的方式以说教为主。为转变这种现状,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新课程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这 一综合课程,其目的就是要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取材,再去指导学生的生活。
  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家庭走向学校,开始与他人与社会直接接触。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的养成正处于初级启蒙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与他人的合作、交往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一定要上好。
  1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个社会人,小学生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日常行为规范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习惯,其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学习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学习方式、方法的要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劳动行为规范:主要指让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包括家务劳动、自理劳动、集体劳动等,目的是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交往行为规范:主要是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
  ——社会行为规范:指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是在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学生提出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教学内容开发的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认识能力发展的特点,以他们自身的生活为源泉和主要线索,以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主题为学习对象,以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为原则,内容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爱心有责任感地生活、智慧有创意地生活。
  3教学内容选择揭示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可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将低年级学生应进行的品德教育整合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留心儿童的生活,从中发现、选取、提炼教学内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