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课例集锦>>教学设计及说课和反思 
教学设计及说课和反思 
发布时间:2007-03-09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lisan

《预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说出预测的含义和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2.(技能)会进行预测,强调预测是有依据的推测。

3.(情感)喜欢预测,关心时事,热爱生活,从预测中体会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3

1.“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

2.老师接下来应该说什么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板书)已有的经验。

4.小结:根据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的推断,科学上称之为“预测”。

二.             加弹珠

1.  30亳升水中,加入一粒这样的弹珠,请你预测一下会有怎样的变化?你的预测依据是什么?

2.  请你再根据你的经验预测一下,加入一粒弹珠,水面会上升到哪里呢?

3.  怎么知道我们的预测是否准确?好,我们来验证一下。

看来,光凭个人经验,我们预测结果有可能会出错。5

4.  现在我很想知道,在30毫升水中,加入两粒这样的珠,水面会上升到哪里?谁能来预测一下?说说你的预测依据。

5.  板书:现有的证据

6.  实验验证一下。

7.  这一次我们的预测很准确呢,这是为什么?

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已有的经验再加上现有的证据,使我们的预测依据更充分了,所以我们的预测结果才更准确。6

三.             加盐15

1.  我们换个材料,再来试试。

2.  30毫升水中,加入5克盐,水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觉得自己这次的预测结果准确吗?为什么?

3.  我们来验证一下。

4.  请你来预测一下,30毫升水中加入15克盐,水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讨论,填写实验表

(2)       交流

(3)       验证

(4)       再交流

(5)       启发:为什么这次我们的预测的依据既有经验,又有证据,预测却出现了多种结果,而且并非都是接近事实的呢?

(6)       小结:看来,预测并非是全都准确的.要使自己的预测更接近事实,更准确,就要有足够充足的依据.有一个人很值得大家学习。

四.             学习P58珍妮的故事,说说有哪些体会。3

五.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预测呢?你有过预测的经历吗4

1.  学生自由谈

2.  一个小故事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暴发了海啸,其中丧生与失踪的人多达30万.但是,有100多英国人却幸运地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据英国媒体报道,在海啸即将袭向泰国普吉岛前一天,英国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发现海边涌现大量的泡沫,而且浪潮退下速度极快.她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科学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沙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这些游客的性命.所谓金钱有价,生命无价.预测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啊!

六.             总结,延伸3

预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非常重要。最后,我想请你们来预测一下,20年后,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什么东西最可贵?说说你的依据。

 

 

 

 

 

 

 

说课及反思:

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我首先要祝在座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当然,男同胞们也要一起快乐。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知识)能说出预测的含义和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2.(技能)会进行预测,强调预测是有依据的推测。

3.(情感)喜欢预测,关心时事,热爱生活,从预测中体会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成就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条主线,两次矛盾

一条主线:

首先,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让学生进行一次预测。这次预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且是一次成功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预测”这个的概念。但此时,这个概念是不完善的。

接着,我又一次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预测,这一次他们的预测却是不准确的。第一个矛盾由此产生。通过一次验证活动,学生获得了“现有的证据”,也因此而成功地进行了下一个预测。

到这个时候,学生对于“预测”的概念已经比较清晰。但强调“预测依据”是预测的根本仍有必要。

于是,第二个矛盾出现了

看似有了“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证据”,为什么预测还是会出错呢?原来,预测并非都是完全准确的.要使自己的预测更接近事实,必须拥有足够充足的依据.

在这里,我顺势引导出“科学家珍妮”的故事,在这里,当然也是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最后,我让学生谈谈预测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想,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无外呼是为生活服务。我的课外延伸,也是带领学生回到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是我这节课的一条主线。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反思:

以上的教案是我在公开教学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后,作过了调整.<预测>这个教材怎么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我想,像这类以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至少应该在课堂上能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层次是有所提高的.在我区教研员和我的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公开教学应该说也是沿着这个思路走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使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教材的挖掘,和对学生的了解对于教师上好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课大家都听过,由于时间关系,有很多老师的意见,我没能听到.希望有时间我们再在一起探讨!

        常州市丽华三小  张银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