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探究行为的指导策略 
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探究行为的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07-04-12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CZYOU




  《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的内容一旦与幼儿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符,他们就容易认同、理解。

    如何让“弹性”这个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与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下落现象联系起来,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力的存在呢?我选择了幼儿经常体验又非常喜爱的蹦蹦床为切入点,让幼儿在蹦蹦床上自由玩耍。

在活动中,教师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给予幼儿必要的支持,随机地、隐蔽地使用可利用资源,如幼儿已有经验、材料的隐性作用,在可能的时机向幼儿建议关键步骤,暗示幼儿做出重要的选择,在必要时给予幼儿指导,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认知背景,帮助幼儿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在肯定幼儿的同时,教师逐渐减少支持,使幼儿最终实现独立行为能力,实现幼儿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

遵循着幼儿的探究进程,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一个连贯、完整的研究过程形成了,幼儿的经验在活动中连接、加深,形成了内在的逻辑联系。幼儿在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使结论建筑在事实之上,经历完整的科学认识过程的同时,其探究行为也由自由、随意逐渐过渡到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