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冰封, 踏雪寻梅,皑皑白色中,一缕清香,一铮傲骨,陶醉千古寻梅人;阳春三月,置身博小,朗朗书声里,银铃阵阵,乐意融融,喜煞而今种花匠。
4月2日至6日我在博爱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和交流,给我的感受可以用八个字形容“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在此,我要感谢给我学习机会,一直关心我成长的学校领导;感谢给我工作支持,一直帮助我进步的同事前辈;感谢博爱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回顾一周的学习、交流,给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两个方面:朴实自然的课堂和积淀深厚的阅读。
首先,谈谈朴实自然的课堂。曾经,被人文性、工具性、语文味这些名词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在博小,听了吕响英老师一周的课,心里突然清明起来,想到了那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记得,那天讲的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整节课就做了三件事:1、读课文,2、说说你理解的词和不理解的词,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三件简单的事却使课堂一直很热闹。 结束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了,没有教师总结,没有统一答案,没有生搬硬套,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轻松。
其次要说的是积淀深厚的阅读。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生最好的气质是书卷气。在博小,清晨能听到低年级的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课间能看到那些“小大人们”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似乎“官渡之战”就在眼前;课堂上能感受到学生广博的阅读,那一串串的故事好像永远不想停下来。这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生活。
一直以来,都在为扩大孩子的阅读面而努力,却总是像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找不到明确的目标和合适的方法,在博小的见闻给了我一些启发,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读书”。第二,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方式应该是“读书”。第三,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校一直以来走素质教育之路, 在模型和越剧特色的两翼之下,语文课外阅读也应加速发展起来。 语文,是文字,是文学,更是文化,是文明,它犹如明月轻柔的光辉,清泉甘甜的乳汁,洒入松林,淌在山间……愿我们的孩子能真正沐浴光辉,饮到甘泉。
……
最后,我用这个省略号来表达我在博爱小学学习一周的心情,因为还有太多的感动在心里,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博小之行是一趟“芬芳之旅”,留给我的是一路花香,但愿花且开且香,但愿路且走且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