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感
第一次接触“大鼻子李教授”,是通过他编写的《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1——6年级)的这套作文书,感到可操作性确实比较强。而这次上海之行,让我真正认识了李教授其人,他通过边给老师作讲座,边给学生上作文课的全新培训方式,让与会老师感性地了解了新体验作文的优势。
李教授这次主讲的主题是就作文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喜欢作文!李教授认为,三、四年级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加强思维和文字的结合,加强对文字的亲和力让学生写作文,对写有兴趣。他通过现场执教的《两分钟有多久》一课让我们收获他的理念。
一、写作,资源在身边。
素材的来源为学生生活。李教授认为,小孩只对现在的事情感兴趣,而对于过去的事情不感兴趣。因此,快乐大作文非常注重“前”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这两重任务。”根据这一观点,教师要把生活中的素材通过课堂一块一块地再次显现给学生。
《比手劲》教学流程:
1、指名两位学生说出比手劲的经过和体会。学生无法说清楚具体。
2、教师指出这是学生对过去的事情不感兴趣的原因。
3、教师安排两位学生现场比手劲,要求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说出来,写下来。
(1)他们两人的相貌怎样?
(2)他们的动作怎样?
(3)你们在看他们比手劲时有什么心理活动?
(4)比手劲时手有什么感觉?
教师每提一个问题都要求比手劲的同学将动作“定格”,然后要求其他同学按老师的指导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说出来,再写到文章中去。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手到、眼到、鼻到、嘴到、耳到、心到。
二、写作,快乐是前提。
在李白坚教授的《两分钟有多久》这堂作文课上,我们听到的是笑声,看到的是笑脸,孩子们的,老师的,听课老师的。大家都以一种期待的、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听课。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李教授在和孩子们做游戏呢!一会儿比手劲,一会做稀奇古怪的动作。说实在的,那一堂作文课他穿插着讲座的,一上就是两小时,但学生没有感觉厌烦,而是饶有兴趣地玩着、想着、写着。想想自己的作文课,有时真是怕,无趣,无味,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但又常常无计可施。“我们应该换一个方面看减负。我们不妨加一点东西进课堂:趣味性、互动性、游戏等。有趣味就没有负担,用游戏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激情。”李教授的话真是一语道破症结所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文教学范例。《两分钟有多久》
1、老师对你说。
2、收集新材料。
(1)当老师说“一、二、三、开始!”后,每个同学都必须在以下的空格里不停顿地写下2分钟“我们的教室”的文章。一等老师说“到!”就停笔。
(2)你觉得写文章的这个2分钟长还是短?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3)请每个同学做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要有创意、要与众不同,而且在做这个动作时还必须“定格”2分钟之久,一点都不能动,要像一个小木头人似的。请你写一写,你将做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呢?
(4)老师说:“一、二、三!”大家开始做这个动作。2分钟以后,请你写一写,在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做“定格”的动作时,你们心理在想些什么?你看到了教室里有些什么情况?这时教室里有声音吗?
(5)你觉得“定格”的2分钟和写文章的2分钟相比,感觉哪个2分钟更长一些?
(6)下面将要做第三个2分钟的游戏。你准备怎样度过这第三个2分钟呢?你想干些什么呢?你想怎样地在教室里疯一疯?请你写下来。
(7)我们已经度过了第三个2分钟。现在,对于这三个2分钟,你都有些什么看法和想法呢?你觉得哪个2分钟最长,哪个2分钟最短?
三、写作,观察是根本。
写作,光有游戏,光有快乐还不行,必须得有细致的观察才行。那怎样观察呢?用“眼、耳、鼻、舌、手”代替“字、词、句、段、篇”。这是李教授的观点。是的,我们的习作教学时常会从“字、词、句、段、篇”入手,讲很多的方法。但是讲得再细致,学生的作文总是不能写得很生动,相反很空洞。现在想想明白了。学生写的只是一个模糊印象,粗线条,框架文,而且还有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过去式),没有了真实清晰的体验,他们如何能写好呢?如果在写作前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去感受事物,那么他就不会没东西写了。其实简单地说,观察实际上就是搜集资料,而且是“进行时”,为写作服务。
李教授告诉孩子们作文的美就在那些真实的动词,而不在于词汇的堆砌,我们所了解的名著都是写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是流露着真情实感,我们不要一味追求美丽词汇的积累,那都是应该顺其自然地应用,不是刻意地追求。当然,今天李教授的讲座仅仅是谈了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收集素材,对于如何裁剪素材、美化素材……有待我们教育者继续研究。
在快乐中学习着李教授的“快乐作文”理念,同时也期望自己能把这快乐带回家,与自己的学生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