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计划总结>>延陵小学2006——2007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延陵小学2006——2007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7-07-04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zhuchunlei

延陵小学2006——2007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为了深化现代化电化教学与办公的科学观念,我校对照本学期电教工作计划,对2005年第二学期的电教工作作一次总结,以期对本学期的电教工作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好的加以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更好地开展下学期的工作。

       一、管好各项设备,制度起作用,用好设施,提高教学效益。

各室的电教设施,由学校总务核实,包干给各室主管人员。由各室主管人员查收后签字认定,由他们负责保管、维护。平时,由保管人员负责收理、清洁。

每学期,有计划地征订电教材料。各课任教师填好电教材料借用登记表。这样,保证电教材料借用归还条理清楚,不致散乱、遗失。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各项设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学校青年教师在校内上公开课,运用了自己制作的课件。评课时,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课程整合,贯彻新课程理念。

在当今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显示了无穷的魅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占有大量的课外知识,才能有效地拓展延伸。大多数教师平时都能运用自己学到的信息技术,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来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教师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技能,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

 三、以兴趣活动为途径,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素养。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信息技术课教育,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都开设信息技术课,配备了一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同时安排学校信息技术技能较高、事业心较强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2、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机会,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兴趣小组形式,以点促面,梯队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得到素养的提高。

四、以强化管理为保障,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如何使其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是我们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们着眼于高标准,加强了对信息化的管理。

1、强化领导,构筑有序的信息化管理网络

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根据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以“一严”[严格要求]、“三高”[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为管理目标,建立了三级领导小组:校级(校长、副校长)→处室级(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学科级(教研组长),负责对校园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领导。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骨干队伍的建设,成为了信息技术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本教研组的网页、资源库等的建设,为以点带面,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2、建章立制,形成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导向

我们就学校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等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教师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计算机使用若干规定》要求教师做到每天打开计算机,浏览学校学校工作,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教改动态;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下载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将教案、论文等教育教学资料以共享的形式在校园网上交流;工作时间内,禁止网上阅读各类小说、观看VCD连续剧和电影,禁止在计算机上打游戏或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等等,规范了教师的网络行为。这些制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使我们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一开始就迈上了科学的轨道。

 

 

常州市延陵小学电教组

2007.7.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