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素”之一——爱。这是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素”。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和亲人之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和支持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失衡,严重的还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心理“营养素”之二——自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并从成功中体会自己有力量、有能力、有本领,尝试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意识。正如电视广告词所说“我自信,我成功”。
心理“营养素”之三——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会使人努力追求,不甘失败。让孩子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憧憬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抱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给孩子个性发展以良好的影响。 另外,宣泄和疏导也是很重要的精神“营养素”。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对亲人和好友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里的疙瘩,或帮助出出好主意。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造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对当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人的力量在心上,要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有份好心情,要让孩子身心健康,要孩子有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我们必须让孩子适度地宣泄,进行正确的疏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