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区域我作主
老师,我还要玩。
区域活动前,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不乱扔材料的要求。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玩耍。我发现结构区里的孩子有拿着材料敲打的,有拼了又拆的。有拿着材料到处跑的……不一会。材料扔得满地都是。这还了得,怎么能对我的要求置之不理呢?我不满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材料弄坏了,快把材料收好!”孩子们流露出胆怯的眼神.急忙把材料收进篮子里。虽然没有了刚才的喧闹,但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这时,一直在旁边不愿收材料的徐嘉琪插了一句:“老师,我还要玩!”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我在无意的“做主”中扼杀了孩子们的活动。
为什么我一看到乱乱的材料.就忍不住要管一管呢?这样一管却导致了孩子们活动的终止,这样做妥当吗?
组织区域活动,总是担心孩子弄得材料到处都是,于是对活动中材料是否乱了关注较多.总想着让孩子有序地进行活动,但往往有序的活动太过呆板,不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
孩子,跑了。
我又来到结构区,徐嘉琪正把玩具从篮子里倒出来.拼着快要成型的飞机;马熠面前歪歪扭扭的材料围了一大堆.手里拿着两大块积木不停地敲打。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打算以自己的行动来引导他们。于是,我一边捡一边说:“你们玩得真开心,要是能帮这些材料找到家就更好了。”听到我的声音,两个小家伙同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两双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我。我不失时机地说:“你们能把材料放回家吗?” 徐嘉琪和马熠放下手里的材料.和我一起把撒落一地的材料捡回了篮子。正在我庆幸自己的成功之时,我发现他俩刚才活动的兴致都没有了.丢下收好的材料跑了。
为什么孩子们本来玩得挺好,我一介入却致使活动夭折了呢?是不是我不该关注那些凌乱的材料呢?
回想自己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确太在乎那些看似乱七八糟的材料和自己的感受,太在乎环境的井井有条。那么,区域活动中到底该关注什么呢?再一次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幼儿自主”理念,我才真正明白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活动的本身及其需求和发展水平上,而不是关注材料乱了这一表象。
发文者:翠幼:马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