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教研室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学科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同时教学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本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需要出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扎实、有效地展开研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协同相关部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 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
(2)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加强对科学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1) 认真学习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在参加市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贯彻、做好专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重要专题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研究。
4、根据区地方课程资源,帮助整合、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科学校本课程,尝试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结合,提高教学效益,丰富学科内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2、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平。本学期“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要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3、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帮助完善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研究几类课的差别和联系。(教研室组织的集体调研听的常态课、教研员独立听的常态课与教研员和教师共同研讨的研究课。)
5、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编《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继续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问题即课题,研究即行动,成长即成果”的行动理念。
2、积极参与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3、探索区本科学课题研究,立足本区教师需要,尝试建立利于教师专业反思的网络研究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服务。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1、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3、引导部分学校教研组逐步采用 “教师成长档案”等质性评价方式。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校长、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组织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参与《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织学科中心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小学阶段的评价制度,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规定,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重点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1、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参加市、区科学教研工作协调会;
2.参加市“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活动;
3.申报“做中学”教学研讨活动执教任务;
4.申报《科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任务;
5.召开区科学教研组长会议;
6.区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7.筹建区科学学科中心组。
三月份
1.区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参与市“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活动;
3.参与市学科中心组学术沙龙;
4.参与市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参与市“做中学”专题研究活动;
6.区科学学科中心组活动;
7.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月份
1.区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区科学期中质量调研;
3.参与市“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活动;
4.参与市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参与市“做中学”专题研究活动;
6.区科学学科中心组活动;
7.区科学基本功比赛。
五月份
1.区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参与市“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活动;
3.参与市学科中心组学术沙龙;
4.参与市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参与市村校校际联动校本教研活动;
6.参与市“做中学”专题研究活动;
7.参与市科学教学城际交流活动;
8.区科学学科中心组活动。
六月份
1.区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参与市“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活动;
3.参与市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参与市村校校际联动校本教研活动;
5.参与市“做中学”专题研究活动;
6.区学科结束工作会议;
7.本学期工作总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