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无论在编写理念、内容构建,还是在呈现方式、编写风格等方面,均体现了创新意识,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新教材必然对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材的特点,富有创意地运用教材。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继续抓好新教材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材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了解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以便用好教材和组织教学。通过培训,努力使教师提高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二)、加强校内研讨,提高教研质量
1、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的品德学科教师多为语文教师、班主任兼的,为了使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更具有特色,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求各校能在每个年级确定一至两位青年教师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组建校级教研组。各校品德教研组要有计划、有想法、有活动、有总结,要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研讨活动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网上教研活动。各校可结合本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及时上传优秀课例、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通讯稿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2)加强教研组活动,以研究课为载体,积极开展实践探索。通过让青年教师上研讨课,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可结合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自定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天宁-武进区域联动教研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好交流课。
(3)加强平时课堂教学的调研工作,提高教师规范实施课程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及教后反思常规的落实。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积累优秀案例。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2、召开各校思品教研组长会议。
三月份
1、各校开展有效研讨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全市《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教材培训。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城际联动教研活动。
2、充实教育信息网品德学科的内容,上传优秀课例、材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月份
1、参加天宁-武进区域联动教研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好交流课。
2、品德学科中心组活动。
六月份
1、教学经验分享交流研讨会。
2、论文评比工作。
3、总结本学期工作,上交相关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