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计划通知>>中山路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中山路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8-06-16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hexiaosu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结合校园文化氛围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生命的成长。

一、研读课标,结合校园文化,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我们品德课程的老师能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钻研教材,共同设计教案,共同商讨平时的教育现象,并为此出谋划策,共同查阅资料,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整个年级部做到一起研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在合理地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开发课程资源,特别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删补充,注意了教材的时代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了身边资源的整合。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找春天”、轰轰烈烈的校园读书节以及校园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书海中、浓浓的艺术氛围中锤炼自我,展示自我。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资源库中了解品德课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古今中外的知识,力求通过学习,学生能提高品德修养,并能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真正地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让品德这门课程成为学生行动的导航灯。

二、向优秀教师学习,充实自我,明确方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市思品学科现场研讨活动,聆听了解小的张羽老师《做事不拖拉》和武进遥观的张静老师《怎样到达目的地》两堂课。两位老师的课都给人以新的启迪,让大家从中吸取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了解到当今品德课的方向。听课后及时在校内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使一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了解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以便树立新的课程观,正确使用教材,树立新的教学观,引导自主学习;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还听了二实小邵沪杰老师上的民族传统节日题材的课《我们的民风民俗》。邵老师能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智慧地融合教材与学生,全面地掌握学情,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与会的老师们都被她的独到而富有个性化的教材钻研、渊博厚实的文化底蕴、潇洒自如的课堂驾御能力所征服,大家觉得这样的课堂是大家的共同的追求,这样的老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以后要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这堂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的心田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以后上这一类的课点亮了一盏启明灯。

三、鼓励教师大胆交流,促进教师理性思考,认真上好课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期,继续探讨教研方式多元化问题,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鼓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胆思考、大胆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教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总结,把自己平时的教学行动与教学后的点滴思考进行整理,写好品德学科教学论文。

本学期,我们接受了区教研室的调研,王芬老师执教的《春天的种植》、陈颖老师执教的《我们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均受到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同步提升而不断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