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校园传真>>一个学生的分量(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白静亚 ) 
一个学生的分量(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白静亚 ) 
发布时间:2008-12-23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hexiaosu

在我们学校,差不多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小部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其实说白了就是外地生。必须承认,对于外地生,我们多少会带点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那些家长,那些农贸市场的“生意精”,多很难缠。就因为多赚了几个钱,便财大气粗,大模大样,将“他们的孩子”插进“我们的班级”。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也由于原来学校疏于管理,外地生中的一些人,撒谎、做坏事经常有。于是,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弄得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焦头烂额、叫苦不迭,成天绷着一根弦。

谢天谢地,这学期我们班新转来的四位外地生都还不错,只有吕庆庆不太老实,上课话挺多。于是,我将他列为重点盯防对象——“下马威”外加“追穷寇”,一通狠治。小孩子嘛,学坏容易学好难,防微杜渐——我可不敢任由这种习气在“我们孩子”中间扩散开来——几周之后,吕庆庆的表现好了很多,我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和蔼了。

星期一下午,值日组长告诉我:“吕庆庆不好好打扫,还捣乱,骂脏话。”

“情况属实吗?”

“属实。”

“你们回家去吧,叫他立刻来。”

不一会儿工夫,爱笑的男孩来了。

“知道为什么找你吗?”

“知道。”

“清楚这里的班规吗?”

“清楚:犯了错误,接受处罚;拒不承认,加倍受罚。”

“冤不冤枉?”

“不冤枉。”

“那好,你一个人打扫去。我在办公室等着,任务完成了,叫我去检查。”

估计这样的惩罚以前没有受过,男孩的眼睛红了,低着头回教室去。君子不重则不威,自始至终,我音容冷峻,不露一丝笑意。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他没来。一直等到下班,他也没有来。“难道是溜了?”我来到教室,只见包干区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隔着窗户,瞧见教室地面桌椅十分整洁。看样子,这孩子是怕羞,所以没敢来找我,这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天,我在晨会课上表扬了他:“昨天,吕庆庆同学做值日,开始表现不好,之后勇于认错,一个人认真完成了余下的任务。这说明,吕庆庆同学已经顺利度过适应期,真正融入了我们这个集体——我们向他祝贺。”

掌声响起来了,“皮挺厚”的男孩腼腆地笑了,我也笑了。心境因他脸上的那抹红晕而开朗得意。面对“自己孩子”,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然而对于吕庆庆而言,这是他第一次看见我因为他而笑得如此灿烂。吕庆庆不知道,从这一刻起,我才将他归入“自己孩子”之列。

过了几天,一张写满歪歪扭扭文字的纸条放在了我的讲台上。原来是吕庆庆写的。大致的意思是说,那天罚扫地的事。原来当天是我们班的同学帮助他打扫的。他们还不让吕庆庆把这件事告诉我。吕庆庆还告诉我,他非常喜欢现在的班级,很喜欢新老师和新同学。

这样的文字,虽然写得语病很多,但它却强烈地冲击了我。看看吕庆庆,对比“自己孩子”,我为我的“刚硬”深感惭愧。于是,我决定找吕庆庆谈心,我要向他表达我的心情。一个秋天的下午,我跟吕庆庆谈话——我希望他将已经开始的转变继续下去,我希望他将班里同学的爱心珍藏心底,作为今后前进的动力。我没有想到我说得是如此的动情,心中隐约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过,对待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们,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我后悔在过去的日子里,作为班主任,我曾一度因为自己的偏见,把他放在“我的孩子”之外,我对他笑得太少,和他如此温和地说得太少。但是现在,就因为他,一个外地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我会重新要求自己,希望在我无限快慰地看到他的进步的同时,让他也会满怀惊喜地看到我的进步。今后面对外地生,我的所作所为,定会与以前有所不同。

谢谢“外地生”吕庆庆,谢谢“我的孩子们”——是他们共同帮助了我。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这样区分他们了。从今以后,无论他是谁,也无论他来自哪里,只要进到我的教室,喊我一声“老师”,就都是“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们”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帮助,和谐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