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本年度,品德学科根据市教研室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学科中心组建设工作、品德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品德学科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等。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无论在编写理念、内容构建,还是在呈现方式、编写风格等方面,均体现了创新意识,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新教材必然对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材的特点,富有创意地运用教材。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本学期,市教研室继续准备将十二册教材进行重组,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各主题单元目标,每专题至少由三名教师进行课堂呈现,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在次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学科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完整的、可行的课程体系。我区将积极参与,并组织优秀教师参加主题研究进行课堂呈现。届时还将组织我区品德学科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六年级教材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了解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以便用好教材和组织教学。通过培训,努力使教师提高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二)、加强校内外研讨,提高教研质量
1、加强教研组建设。
确定2所学科发展情况较好的学校为区级学科教研基地。由基地学校带动区域学科发展。省级实验小学、中心小学组建校级教研组,在每个年级确定一至两位青年教师作为学科骨干教师。为了使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更具有特色,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各校品德教研组要有计划、有想法、有活动、有总结,要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在本学期将组织区各校品德学科教研组进行建设情况交流,并评选出优秀教研组。
2、加强研讨活动
(1)加强网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本学期将在教学活动设计交流的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2)加强教研组活动。依托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通过开展校级课堂教学评比,以评促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在块内评比的基础上将组织区优质课的评比活动。 同时,各校品德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
(3)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本着“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宗旨,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求效益,鼓励教师切实改革教法、研究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有成效,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平时课堂教学的调研工作,提高教师规范实施课程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及教后反思常规的落实。
(4)做好品德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市教研室将成立《区域性推进小学品德学科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小组,从优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学科教学资源库这三个具体目标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理论提升,团结广大教师,最终实现促进全市品德学科建设的目标,力争使本市学科课程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我区将组织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2、召开各校思品教研组长会议。
3、参加市《区域性推进小学品德学科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立会议。
4、区品德学科基地建设情况交流。
三月份
1、参加全市学科基地活动建设推进会。
2、组织教师参加六年级教材培训。
3、迎接全市品德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四月份
1、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城际联动教研活动。
2、参加《区域性推进小学品德学科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活动。
3、开展区优质课评比活动。
五月份
1、区各校品德学科教研组建设情况交流。
2、参加省级实验小学、中心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推进会。
六月份
1、总结本学期工作,上交相关资料。
2、参加市中心组成员学期工作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