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垃圾动人心,小小我手护环境
雕庄中心小学四(1)班 长线活动
(芦 燕)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根据四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了解垃圾的产生与分类、垃圾处理、变废为宝、制作宣传标语,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引导学生关注垃圾,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在活动中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自主性,培养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等品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四、活动时间
五个月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认识垃圾
具体目标:
1、了解生活中垃圾的分类。
2、能够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3、养成对垃圾投放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观察清点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引入。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垃圾,看后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学生谈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时只关注到了生活垃圾,对医疗垃圾、化学废物等不经常接触到得知道的很少。)
二、 汇报交流。
1、(四人小组每人轮流汇报记录下来的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
(1)厨房内:蔬菜瓜果的残渣、剩饭剩菜、食品包装袋;
(2)客厅:老化家电、家具、金属垃圾;
(3)卧室:纸屑、杂物、废旧电池;
(4)卫生间:洗衣、洗澡所造成的污水。
2、说说 家里垃圾数量、危害及处理
三、了解垃圾的危害。
1、讨论问题:这些垃圾如果都扔向大自然,那么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发表见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四、给垃圾分类。
1、看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垃圾分类标准?
2、把你记录下来的垃圾分类填入下表格中,汇报交流。
给垃圾分类
分类标准 | 垃圾名称 |
| |
| |
| |
| |
| |
3、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分类?
五、认识垃圾的分类投放的符号。
1、课件出示的垃圾分类符号,让学生识一识,辨一辨。
2、你还观察到垃圾箱上有哪些分类符号?
3、说说给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六、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调查学校、家庭、生活小区内垃圾分类的现状并填写好“我的调查报告”。)
指导心得:学生对垃圾的认识一般只局限于生活垃圾,都认为垃圾是无用的东西。通过对垃圾概念的了解,知道了其更广泛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学生在讨论垃圾的种类时,比较关注的是生活垃圾,对化工垃圾、医疗废物等不常见的垃圾不熟悉,所以涉及的面很窄。调查时,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称重、估计生活垃圾的分量。有的还能上网查找资料,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危害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 社会调查
准备工作:
1、学生以调查的地点不同(家庭、工厂、学校、社区)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研究。
2、联系工厂,组织参观厂区环境。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作适当的指导。
4、按组设计好调查表格,并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
调查过程:
一、家庭组
1、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家里一天中产生的垃圾,把每个人扔入垃圾堆中的物品名 称和重量记录下来。不容易称重的请大人帮助估计一下。
2、调查
家中人口:( ) 居住地( ) 日期( ) | ||||
名称 | | | | |
重量 | | | | |
种类 | | | | |
3、统计全组所有记录表中家庭垃圾的总重量,计算每一类垃圾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统计
家庭总数:
家庭总人口:
一天垃圾总量:
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二、调查工厂组(出于安全,场地等的考虑,这一调查是让个别有条件的学生到自己家长的单位调查,没有全班统一行动。)
1、在事先联系的工厂中,让学生在规定的厂区内调查。表格如下:
名称 | 数量 | 功能 | 危害 |
| | | |
| | | |
| | | |
| | | |
2、垃圾分类:
_____类垃圾:( )
_____类垃圾:( )
_____类垃圾:( )
3、设计回收利用垃圾设想
三、调查学校组
1、调查班级中产生垃圾的数量,表格如下:
名称 | 数量 | 危害 | 有无回收价值 | 建议 |
| | | | |
| | | | |
| | | | |
2、讨论出有价值的建议,提交给学校。
四、调查社区组
1、调查所在小区中的垃圾问题,表格如下:
垃圾名称 | 数量 | 去向 | 危害 |
| | | |
| | | |
| | | |
| | | |
2、提出改善小区环境的建议,如设立垃圾箱、垃圾分袋分类堆放等合理化建议。
3、联系自身,你为小区应做些什么?
(结合语文习作3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的过程整理成文。学生讨论了在自己小区看到的现象,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文章附后)
五、汇总
1、 针对调查结果,商讨汇总意见。
2、 提出垃圾回收、利用设想。
指导心得:调查时,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称重、估计生活垃圾的分量。有的还能上网查找资料,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危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了解了垃圾种类、处理的方式之后,我们又进一步讨论了垃圾的回收利用,分组调查所在小区、家庭、学校中的垃圾问题,提出改善小区、家庭、学校环境的建议。这一过程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三阶段 我有小巧手——变废为宝
(艺术节进行)
指导心得: 我们一开始讨论可以制作哪些东西时,学生想的范围很狭窄,仅仅局限于小卡车,飞机模型等,后来看了一些图片,打开他们的思路,有的想到制作笔筒,有的想到制作钟……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还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这就需要老师能提前预设,还要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第四阶段 我是环保小卫士
目标 :
1、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
3、 培养大胆想象和合作的精神。
活动内容步骤:
1、 调查废物是如何处理的
2、 设计环保宣传单、标语
过程指导要点:
活动过程
一、垃圾分类设计利用畅想
二、设计环保宣传单、标语进行宣传活动。
(在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请学生带好垃圾袋随时随地捡垃圾。)
指导心得: 结合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醒同学们注意环保,同学每人带了2个垃圾袋,不仅把自己的垃圾收集起来,还们能把别的班级同学的或者地上的放到垃圾袋里,回校时,我特意看了一下车,和以往出去活动有所改变,基本上没有垃圾留在车里。
第五阶段 拓展延伸
采访环卫工人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节日?也许你能说起一大堆,但是你未必知道一个节日
㈠在班级中召开班委会,各组汇报活动情况。
㈡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写一份倡议书,制作手抄报。
㈢设计宣传标语。
㈣在街上发放宣传资料。
㈤去红梅公园做一天环保卫士(利用五一节去公园做环保卫士,学生还写了心得体会,文章附后。)
指导心得:通过上网查找,生活探究等形式了解垃圾之后,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制作完成资料卡和手抄报的时候内容就丰富了些.但是刚开始学生板报的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先欣赏了作品一些板报画册,启发了学生的思路后来形式比较丰富。
我们的手抄报:
第六阶段 成果展示(成果附后)
教师反思: 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开展的比较正规的长线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年龄虽小,但参与热情非常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负责上网查询资料,有的负责收集废品,有的负责走访调查,有的负责动手制作……真正做到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每个小组都及时完成了他们那并不完善甚至显得很稚嫩的“杰作”;通过这次活动,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了解了废物回收、利用的途径,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们学到了许多,包括如何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如何与素不相识的居民沟通,如何科学地开展调查、分析整理收集的信息,如何进行合作,这些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个精彩片断,它对孩子们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更使学生们向科学的大道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