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的主讲人是四(3)班的季榴娣老师,季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事先她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她认为,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必不可缺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语文作业既要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又要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应从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上考虑,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说、可看、可操作,演、唱、画、做多种形式相结合,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每项能力都得到发展。
季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思考:
1.演说交际作业
口语交际课后,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学习与人交往;也可以选取一些课文,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补说、续说或者辩论;或者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自己分配角色,排练表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类作业可以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待人接物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2.读写积累作业
可以是摘抄好词、佳句、名段,增加学生的词汇、语言的积累。也可以开展“收集信息”的作业,比如:看电视、听新闻,然后每天课前进行几分钟的新闻交流。这样的作业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信息的强烈欲望,丰实知识,开阔视野。
3.采集创编作业
采集、剪贴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根据课文的理解进行绘画、书法创作,写读书心得等;鼓励学生运用课外书籍、网络等查找资料。对于这样的练习,就连一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很乐意去做,既扩大了学生的信息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获得成功的欲望。
4.学科融合作业
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愿意参与。如学习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课后学唱这首歌,评评班里的小歌星,充分体现各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次集体备课收获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多的进行研究,从学生自身考虑,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合理、多样、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发文:沈慧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