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品德学科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思路重点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理论学习,把握学科教学特点
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地位和教学方式。加强教材知识体系研究,强化单元意识和知识类结构意识,根据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实际加工处理教材。加强弹性化教学方案研究,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中的互动性,在互动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每月在课题博客上给教师提供一篇学习文章,让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跟帖、讨论,与先进的理念碰撞,然后彼此间又有心灵的聚会,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感言。经常可以在网页上可以看到大家闪光的智慧,老师们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潮流中与时俱进。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充分注重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在合理地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开发课程资源,特别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删补充,注意了教材的时代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依托名师工作室引导,向品德教师展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促进学科骨干教师健康成长。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深入课堂,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品德教材研究的分类指导,指导教师全面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不断提升对学科教学的认识水平,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
二、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督促教师认真贯彻新的《教学常规》,发现教师教学现状中的亮点、存在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依托名师工作室引导,向品德教师展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促进学科骨干教师健康成长。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深入课堂,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品德教材研究的分类指导,指导教师全面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不断提升对学科教学的认识水平,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让课堂真正为了学生而精彩。
2、加强网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本学期在教学活动设计交流的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鼓励学校同年级、同年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期,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继续探讨教研方式多元化问题,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动,努力让教师置身于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开展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化研究方式,积累典型案例。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能从教育的现象中分析事情的本质,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鼓励教师参与,上传有关信息、材料,充实校园网、区教育信息网品德学科的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教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总结,把自己平时的教学行动与教学后的点滴思考进行整理,写好品德学科教学论文参加区、市比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