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星期连续听了几十节课,从中小学衔接到市区调研,从市教学观摩课的试教到区课堂教学的研讨,也与老师们交流了很多课的设计,“生活”“体验”“情境”“文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课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底线?
一、基于真实情境创设的课堂。
案例一: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
情境创设一:从师生正在上英语课,引出We’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引出I’m standing/speaking. You’re sitting.
情境创设二:出示班级学生的一些照片,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呈现He’s/She’s…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周围的人和物的兴趣与关注远远超过虚拟世界中卡通人物,课堂上也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案例二:4A 《Whose gloves》为了引出It’s too big/It’s too small,很多老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很多情景,其实我们不妨自己穿上一件太大或太小的衣服,让学生真实感受到too big or too small.
但是情境创设也不能太细太碎,例如有的老师为了引出The telephone is ringing,为了引出let’s start特意创设了一个电话铃响的情景,其实在上课铃声响之
二、基于生活体验的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一直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无法改变教材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合作,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一位哲人曾经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not remember. Let me try, I will understand.”
案例一:5A 《Halloween》Trick or treat这是西方万圣节很盛行的一个娱乐节目。以前的教学我们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个游戏,逐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游戏,在省观摩活动中镇江的一位老师更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我们一直习惯于treat, 而这位老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入了trick,因为学生身边没有糖果之类,于是她巧妙用了盒子打开后露出了一个有点可怕的怪物,和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案例二:7A 《Let’s celebrate》老师向学生呈现了制作南瓜灯的全过程,Empty…Cut... Put…在这个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挺直了身体,睁大了眼睛,所以教学不仅仅是告诉,而是感受的过程。也许很多年以后学生早已遗忘了你教给他的知识,但是你曾经给过他的独特的生活体验他永远不会忘记,或许这就是素质教育吧。
三、基于文化的课堂。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英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世界。
案例一:6A 《Ben’s birthday》生日包括节日的话题其实是隐藏了一种文化差异,即西方人拿到礼物是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表达感谢之情。而我们中国人是把礼物放在一边,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打开。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在模拟的生日晚会上互赠礼物,说
案例二:5A 《Halloween》make pumpkin lanterns, dress up costumes, paint face, have fancy balls都是一种文化。
此外,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一种策略意识,学习方法的总结,语法规律的,单词拼读的策略,语篇教学的策略,
所以建议老师们多看(江苏省牛津英语网的视频点播),多学,多实践,慢慢的对英语教学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