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申报并组织实施研究的省级课题《弱势群体子女科技课程变革的行动研究》日前向市教研室的专家和区里的一些同行作了阶段汇报。
朱一萍老师执教了一节四年级的校本课,题目是《与噪音过招》。她由生活中的声音说起,慢慢地引导学生给噪音下定义,并帮助学生了解噪音有哪些危害。为了消除噪音,她又指导学生分组做了精彩的实验,看录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方法。最后顺势而下,让学生争做即将搬迁的新学校中“校园电视台”的设计师。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学生思维活跃,博得了在场来宾的一致好评。
这套基于科学课程的校本课程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与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紧密结合,与校本资源紧密结合。教材由学校的八位老师负责编写,每位老师负责编写一册,并由这位老师主要负责实施课堂教学,边实施,边修改,力求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分管教科研的赵芳校长向各位来宾介绍了本课题前阶段的实施情况。她从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1.我校学生科技素养发展标准的研究。2.科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3.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4.科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她的汇报中有令人信服的数据,也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作支撑。
在随后进行的互动环节中,市教研室的龚国胜主任和两位博士专家对这个课题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从新的理论高度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这个课题的建议。
要研究这个课题,后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但青小人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实实在在的作风,坚持科技教育特色的校本化研究方向,沿着这条前所未有的路不断前进,不断攀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