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教育学博士、中学特级教师、市教研室朱志平主任特邀常州市科学教研员瞿晓峰老师,协同省重点课题《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的成员,来我校开展课题的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中,首先由我校的科学教师陈文琳执教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探究活动课:《建桥梁》。陈老师工作才一年多,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探究材料,课堂教学中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整节课学生在活动中高度参与,彰显科学学科实验探究的特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参与活动老师的肯定与好评。
课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精彩入微的评课:1、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①总结每课的生成为下节课的预设提供“营养”②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对学生实验可适当放手,不怕学生出错,让学生体验挫败感,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③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促成的。2、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的应对策略:①围绕课堂目标,扣住课堂核心,知道自己这节课到底要学生学什么;②注意观察学生,自始至终“以学促教”;③呵护探究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④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⑤关注细节,发现学生的思维走向与建构特点。科学教研员瞿老师就科学课应该关注什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朱主任对有效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提出了几点想法。
会后,我校老师也进行了思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在自身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究的收获都是生成,教师的作用就是对于课堂的生成如何进行捕捉和评价,在评价中提升孩子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更多的生成。同时,我们也坚信作为该课题组项目学校中的唯一一所小学,我们会在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