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信息>>我的听课感想(十一):关于“借班上课”的思考和建议 
我的听课感想(十一):关于“借班上课”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1-04-25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薛红(天宁教育文体局)
 

 现在的赛课、职称课多是借班上课,这样的形式更需要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但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是借班,但从中也窥视出了该教师平时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最近听了很多老师的借班上课,从中生发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       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

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是教学的起点,过高则让学生感到畏惧,过低则让学生索然无味,尤其是复习课,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升,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是原地踏步或拔苗助长。以6B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EFGH板块为例,以下是两种老师在复习环节设计的教学起点:

老师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m going to ….

老师乙:The weekend is coming. I’m very excited. On Saturday, I’m gong to … On Sunday morning …. On Sunday afternoon, I’m going to …. I hope I’ll have a good time.

教师甲的教学终点则是语篇输出,即她的终点是乙的起点,而教师乙的教学终点则是一般将来时的各种句式,如:Where are you going?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When are we going to meet? Where are you going to meet …? 以及否定句。

所以,在借班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所借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设置太低,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障碍,学生乐于参与,表面看来很顺畅,但没有思维,没有提升,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       激发兴趣与发展思维同步。

一些老师曾提出“英语对话是否需要思维支持”的质疑,“趣味兴和思维性如何得以兼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含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征服知识的欲望。尤其是本身知识能力水平整体较高的班级,对于一些低级弱智、没有思维成分的问题是置之不理,挑战性的提问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再以《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综合板块为例,对一般疑问句的处理是通过机构句型操练还是通过信息差的设置,在具体情境中更有意义呢?老师们不妨尝试以下做法:

T: Look, I’m going to the window. What am I going to do?

P1: Are you going to open the window?

P2: Are you going to close the window?

P3: Are you going to clean the window?

而教师预设的结局完全可以在学生预料之外: I’m going to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h, som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 there.

当然,很多老师也有PPT创设此情景的经验,但对于学生来说,或许完全真实的情景更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如,对一般将来时各种句型的操练,可以通过以下表格:

    Who

    What

       Where

  How

 

   When

 

  see a play

  in the theatre

 by bike

 next weekend

   David

  read books

 

 on foot

 at 4:00pm

   Nancy

  go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by bus

 

the students

  have a picnic

  in the park

 

 tomorrow

三、       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语言输出方式。

目前,老师受个人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语篇表达是唯一的语言输出方式,但有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实际生活的原型。再以《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为例,生活中当我们为某一活动制定计划时,更多的是用List的形式呈现,而不是直接用语篇:如My plan for May Day holiday 的呈现,符合生活原型的操作也许这样更为真实:

Time

Activities

May 1st

 

May 2nd

 

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更真实、更有意义。

四、       语速语调的最优化控制。

课堂节奏的把握,课堂气氛的调节,关键在老师的语速语调。语速语调是一节课的“精、气、神”。体现了整节课的旋律。语速太慢,课堂气氛处于涣散姿态,语速太平则容易让听者产生疲倦。

语音可以模仿,语速语调也可以模仿与改变,上次看完上海老师殷克清的课堂实录后,她的语音语调语速让老师们赞不绝口,称赞羡慕之余,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模仿,通过学习、录音寻找差距,逐步让自己的语速语调听起来赏心悦目,一开口就能吸引听课老师学生的耳朵。

最后,关于课堂上老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执教老师总想采取一些与平时不同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学生,常见的方式有二:一是通过物质刺激,二是采用小组竞赛机制。前者在物质的刺激下会有明显效果,但是如果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物质上的奖励是否违背了英语学习的目标呢?后者属于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但此类竞赛的操作会耗掉上课老师的很多精力,而且,很少有老师能兼顾竞赛的公平性,所以收效甚微。最好的激励方式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思维,让其享受学习的成功感,这种改变学生内在的身心感受是最有效的,才能践行英国教育家斯腾豪斯所说的“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的理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