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音乐>>竞赛之窗>>说课《打麦号子》——二实小 李静 
说课《打麦号子》——二实小 李静 
发布时间:2011-11-25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金燕南(天宁教育文体局)
 

各位老师,我今天要说课的课题是歌曲《打麦号子》。

首先,我来说一下对教材的理解:

《打麦号子》是苏少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从音乐形式与知识深浅来讲,整堂课属于中等难度,本课以民歌为切入点,以江淮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位主线,选择了《打麦号子》和欣赏合唱歌曲《情系江淮》为内容,歌曲《打麦号子》是一首靖江民歌,名族徵调式,全曲共24小节,由三部分组成,前八小节的呐喊声,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间八小节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后八小节是前八小节的反复,歌曲节奏、旋律简单易于学唱,而欣赏曲目《情系江淮》是一首优美的合唱歌曲,旋律流畅,情感淳朴,作者发自内心地、热情自豪的歌颂了鱼米之乡江苏。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体验感受与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但是他们仍然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音乐鉴赏能力与表现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音乐表现欲比较强,但在唱歌、音准、节奏感等方面还需不断提高,在之前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民歌,如:《叫我唱歌我唱歌》《溜溜山歌》等等。本节课的学习师对民歌的一个延伸。

我打算采用欣赏、教授、谈话讨论、歌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兴趣性,我打算采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状态的分析,我设计了一下几个小学目标:1、学生能用弹性、有力而具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打麦号子》2、通过随着音乐模仿打麦的场景,做各种即兴动作,感受乐曲热火朝天的情绪。3、欣赏合唱《情系江淮》,激发学生对江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歌曲风格,能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掌握及变换节拍的准确演唱。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表演唱《杨柳青》

《杨柳青》是上一节课的内容,同属于江苏民歌的范畴,通过让学生简单的肢体表演唱,拉开本课的帷幕,我这样安排是因为:1、复习上节课已学过的歌曲,让学生的声音进入歌唱状态。2、《打麦号子》与《杨柳青》有密切联系,可以对比欣赏。3、简单的歌曲表演,让学生和老师在律动中,兴趣盎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新歌教学——学唱《打买号子》,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  足够的听,为学唱铺垫。

教师以“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江苏的民歌为导语导入新课。本节课属于民歌中的号子,歌曲情绪热烈欢快,气氛高涨,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号子的热烈气氛,把握其特有的风格。1、初听,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复听,教师揭题,听录音范唱,用肢体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关注歌曲的演唱形式。通过肢体参与表现音乐,对聆听的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3、三听歌曲,听老师范唱(慢速)关注歌谱,思考歌曲有哪些特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二层  细致的唱,唱会的同时唱好(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有三遍听赏之后,学生对旋律已非常熟悉,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1、跟师模唱歌谱,确立正确的音高与节奏概念。2、跟师分句模唱,提问演唱方法: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歌声是怎么样的呢?音调是不是要高一些?声音力度是怎么样的?节奏感是不是要强一些?3、跟琴分句模唱,培养学生关准歌谱与歌词的对位,关注音准的能力。4、歌曲轻声连唱,初步尝试整体连唱为发现难点铺垫。5、解决难点,歌曲中后部分的四个乐句开头的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演唱需要教师用色块标注后给予提示,通过教师加附点与不加附点的对比示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改正。节奏密集的部分师带领学生慢速演唱,2/4拍与3/4拍先接触可以让学生再次关注歌谱模唱。6、完整张口模唱,再次关注音高、节奏、节拍的难点。7、加速完整演唱,在之一层中通过模唱歌谱、分句模唱歌词、听琴模唱、轻声连唱、解决难点、张口默唱、加速演唱7个环节,循序渐进从局部到整体,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且有不同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唱了歌曲,还唱好了歌曲。

第三层创造的唱——变换演唱形式,肢体参与表演唱。(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1、教师提问,除了齐唱的方式还可以怎样演唱更有气氛?小组讨论创编,用一领众和、男生女生唱、分小组唱等演唱方式。

2、师生共同讨论变化歌曲中的3/4拍为2/4拍,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师生交流。

3、观看《打麦号子》视频。创编肢体动作,参与歌表演。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在即兴创造和有目的创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丰富其想象力,更加激发学生创作和表演欲望。

第三环节拓展欣赏——领唱与合唱《情系江淮》

1、借助听觉,感受音乐。

对比欣赏《情系江淮》感受其与《打麦号子》鲜明的情绪对比,了解演唱形式。

2、利用肢体,丰富体验。

根据歌曲情绪的不同,学生尝试简单的肢体表现音乐。

3、展示歌声,表现理解。

通过前两遍的欣赏,学生已会哼唱歌曲的一部分,可以用歌声表达对江苏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我会说,今天我们感受了民歌中号子的独特魅力,体验了打麦的快乐,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情系江淮》,就让我们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音乐课。

   这就是我以上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