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信息>>创设整体语境 构建适度课堂 
创设整体语境 构建适度课堂 
发布时间:2012-03-02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薛红(天宁教育文体局)








 

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如何在语篇模式下进行单词句型教学于所有老师来说既是尝试也是挑战。2012229日下午, 薛红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全区五年级英语老师五十余人集聚浦前中心小学,探讨了“主题式情境下的词汇句型教学”,聆听了浦小的王婧老师和北环小学的黄雷老师对5B U3 Hobbies BC板块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课,并在课后结合“语篇意识下,整体语境、整体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有效的研讨。

在研讨中大家不仅分享了《基于语篇模式下的单词句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碰撞了智慧的火花,对两节课的亮点进行了分析与学习,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讨实录如下:

曹燕围绕主题式情境以及整体语篇教学,我们几个学校已经进行了多次研讨。二月份工作日共19天,薛红教研员带领着部分学校五年级的英语教师研讨了三次,听课评课研究教材教法。在一次次研讨的过程中,老师把基于语篇模式下的词句教学的理念传授给我们。在感谢薛老师和研讨团队的同时,和大家一起分享所得:

一、  建立新的词汇句型教学观

BC板块的教学大家并不陌生,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词句教学观。学习词汇句子不是让学生会读会理解,而是在语篇中运用。词汇句型的教、学、运用都可以在语篇中进行。让学生学习词汇句型,是为了给学生输出语篇的支架。正如今天第一节课中教教授完短语词汇,是让学生学会描述人的爱好一样。词句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词句,而应是语篇。

二、  建立各单元各课时的语篇语用目标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怎样把学生语言的能力发展得更高。就是让学

生有整体语篇的输入和输出。。所以我们建立了各单元各课时的语篇语用的目标。如:5BUnit1 A new term单元语用目标: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课程。

第一课时BC板块:介绍一周及自己的一天

第二课时复习BCD: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课程

第三课时A板块: A板块的复述

把语篇语用目标要落实到每一节英语课,通过学生语用目标的达成,从而整合学生新旧的语言知识,构成新的语言思维的图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创设词句教学的整体情景。

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主张语言学习应在自然真实和完整的语言

情景中进行。我就5B第二单元为例:

第一课时BDE板块:医生的一天

第二课时C板块:   校运动会后勤

第四课时复习课:Helen生病的一天  注意情景的连贯性分别设四个场景。

这样使学生习得言语过程更具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不是重复地无意义地机械操练,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设计整体情景中,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熟知、生活实际出发,否则你将为了向学生展示你的情景,堆砌很多孩子听不懂的语言,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目标语言的拓展,使语言具有交际的完整性,

还在行走的路上,收获还不是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在实践中有所得

丁勤芝:今天我有幸听了北环路小学黄蕾老师和浦前中心小学王婧老师同课异构的5Bunit3 Hobbies》,感触很大,感受颇深。

听课前我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基于语篇模式下的单词句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理论学习。

1、  何为语篇:

语篇是指在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语篇与词汇和句子是不同性质的成分:词汇和句子是语言的机构单位,语篇是语言使用中的单位语篇作为语言使用的单位,具有真实性、自然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语篇着眼于使用中的语言,研究人们如何运用真实的语言而不是人为杜撰的句子。(陈力,2006

2、语篇在词汇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定位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反映语言成分之间的相关联系,给词汇教学提供运用场景和运用范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明其意,让词汇之间通过语篇形成话题词汇。

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对于主题式情境和整体语篇下的词汇句型教学大受启发。感觉如下:

1、  深入分析  明确目标

本课的目标词汇为与兴趣有关的动词词组;句型为询问对方和他人的爱好;难点为询问他人的爱好。两位老师均能以多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整体语篇中提取生词并主动理解的能力。第二节课老师能鼓励学生用英语解释新词,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2、  选择语篇  促进教学

两节课均做到了以目标词汇为主线来确定主题和场景。第一节课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谈论身老师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词汇和句型;第二节课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爱好并寻找相投的社团。两节课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来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来设计语篇,语篇真实自然,难以适当,趣味性强,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有话可讲。学生在语篇中通过对词汇音形义的认知发展为根据背景对语篇中的生词新句进行思维,挖掘内涵,再到联系实际对整个语篇进行深加工,在语篇中运用生词和新句。

3、建立联系   转化能力

语篇模式下的单词句型教学要明确:语篇是服务于目标词汇的,语篇的创设最终是为词汇的运用和训练服务的。第一节课最后让学生阅读了一个新的语篇并让孩子尝试写自己的家人及其爱好,第二节课的《make friends》与北环小学学生交朋友环节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并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有效反馈。

宗春芬沈峰老师提示我们在语篇教学时创设的情境应立足语篇话题,直观、整体、恰当而不失趣味,让我们的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篇。策略有以下三种:1、创设的情境应注重整体连贯性;2、创设的情境需体现恰当真实性;3、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

今天听了两节B&C板块的“基于语篇模式下的单词句型教学”的课,可以说颠覆了我以往的对B&C板块教学的理念。在以往的B/C板块教学中,我们通常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创设情境呈现新知,教学词、句,这正是以零碎的情景扫除语篇学习的障碍;但是这样做不仅会破坏语言情景的整体性,使语言知识的输入显得支离破碎,而且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整体建构。有时我们在创设情景时也会发生情境的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情况,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情景,继而导致无法合情合理地运用所语言,而只能机械地死搬硬套句型。还有就是会发生以无趣的情景拓展语篇的情况,在综合语篇输出环节中,给出一个看似开放的情景,让学生围绕主题输出语言,而实际上学生能说的也无非是教师给予的几句干巴巴的话。

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应力求立足于语篇话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出整体连贯、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语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理解语篇。语言和语境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语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境,我们只有依托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语言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仔细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充分考虑情境创设的恰当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篇情境的作用,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

今天师和黄老师都秉承着语篇的整体教学理念,把整节课置于一个大情境,为学生在文本书面知识和实际生活语言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并且大语境中的前后环节彼此照应,让学生也感受到完整严密的学习进程,而并非是个体片段的杂乱累加。两节课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意义有语境的语言输入最终达成学生有意义有语境的语言输出。

刘星星: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语境通常有大语境、小语境之分。大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语境是指语言的上下文情境。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经常能听到英语,有机会让他们说英语的地方不是家庭,也不是社会,而是在我们的英语课堂当中。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要素,创设良好的交际语境,让我们的孩子在交际中学会英语,学好英语。

一、 改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听说的语境。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都是课堂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一言堂为主,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老教授给他们的内容,未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教学观, 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我看来,单词句型存在着奇特的内逻辑关系,单词就如同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珍珠,而句型就犹如串联珍珠的美丽链子,教师就好比那串珍珠项链的人,是捡起一颗颗珍珠送给学生呢,还是把完整的项链交给学生去欣赏、品味?

而这两节课的老师就就为孩子们呈现了两串美丽的珍珠项链:老师以学生身边的信息老师Mr zhang 为线索,整节课以对Mr Li的了解为大背景,在此过程中通过读、说、写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输出;而黄蕾老师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Club为链子,串起了词汇、句型。让学生在一个个俱乐部中尽情享受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乐趣,在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体验并运用单词、句型。

二、要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创设听说语境

  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语言好比盐,语言必须融入情境中,才有滋有味。而外语教学最忌讳的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三、通过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语境

1、充分利用课前5-10分钟,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

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学会了什么,都想在同伴、老师、父母面前表现自己,让他人认同自己,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在第二节英语课的开始,老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孩子们的语言水平以及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开放性的问题:Why today is a special day? 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放,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当中这种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生活中的话题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便有了说的动机,不再是这是老师给我的任务,而是我要与他人交流,我想了解他人的情况,我也希望他人对我的活动感兴趣,从而强化了他们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

2、在教学的每一环节当中有目的地设计相应的交际活动。

如果说Warming up是一出戏的序幕的话,那好戏就在后头。无论是在新课的呈现部分,新课的教授环节,知识的操练和拓展环节还是课堂的小结部分,我们都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整体语言大背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在Warming up部分,两位老师都采用了free talk 的方式,free talk的内容是轻松活泼. 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爱好这一话题,通过教师自己的爱好,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了解学生的爱好来促使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输出,在这里,主要采用的交际的形式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交际语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说能力的基本、常用语境,也是一种最佳语境。这是因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是这种语言的熟练掌握者,他/她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比较强的内、外反馈机制。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做到在有限的40分钟内和全班每一位学生进行言语交际。

    这两节课的内容都非常丰富,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自在成长、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也为我们在如何基于语篇模式下的单词句型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模式。

张晓丽: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语篇模式下的单词、句型教学”。最初这个主题的概念对我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疑惑。之前的BC教学我们通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呈现新知。语篇模式下的教学是不是一定要我们编一个完整的语篇并在语篇中呈现新单词呢?今天的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相对于我们之前BC板块的“移步换景”方式,这两节课给我们呈现了学生喜欢的老师以及社团活动两个情境。王老师的情境中以学生的3位老师作为主要话题,教授词、句。并最终以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作为话题进行语言的输出,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但在3位老师的呈现环节中,前两位老师的呈现形式太过于重复些,可把他们放入不同的语境当中用猜测、阅读、听力等不同的方式,这样或许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语言。

 黄老师的课以学生喜欢参与的社团活动为整体,中间穿插新的词、句理解。整个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流畅,语义连贯,具有导向性的一些评价让对话更自然。如:I want to be …Because he likes… I like… It’s interesting/really fun. We have the same hobby. We can. . .together. 中间用了一些连接词,引导学生关注了语篇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自己构建交流的思维导图。

顾惠芳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这两节课的设计者,利用情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都很到位。她们所创设的情景都抓住了来自学生生活的兴趣点,如课例1老师到学生,再到学生的任课老师,他们的爱好是学生经常关注的话题;再如课例2中的学生社团,那更是学生津津乐道、积极参与的话题。两种情景都关注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他们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了联想、灵感、智慧的迸发。

在我们创设情景时,我觉得我们要找到一些平衡点:

1、纷繁与简约之间的平衡

我们所创设的情景不能过于纷繁复杂,而要有整体意识,即在一个情境中突出一个情景,师生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情景、一个主题展开,使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他们既能学到语言知识,又能真正理解语言的意义,做到活学活用,最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两节课都以Hobbies为话题主线,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创设情景。在课例1中,我想,那样的情景应该是我预设的方向,但今天作为旁观者,却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样的几个情景就像是糖葫芦一样串联了起来,我们是不是过分倚重了知识、技能的目标?从第一、二人称的句型,过渡到第三人称,再到综合,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梯状结构,但总觉得少了些“整体语境”的感觉。而课例2中,很明显地围绕School Clubs铺展开来,就很有“整体语境”味道了。不过,教者在引入这个情景的时候,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我有这样的设想,是不是把后面出现的语音材料就作为语篇,置前教学,同时可以把BC板块的词句结合在语篇中解决。

2、简约与丰富之间的平衡

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的情景教学可以呈现丰富的学习内容,伴随丰富的语言输出。这两节课学生都能以语篇的形式输出,而且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语用能力有很大突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本课主题“Hobbies”的阐述,两位教师都没有泛泛而谈。如课例1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话题来输出语篇,教师给出了以下框架:

I like my…teacher.

He/She is …

His/Her hobby is …

He/She has…

He/She can…

has can句型,就是对hobby的最直接阐述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我们要培养健康爱好,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

最后,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A板块与BC板块教学的先后及突破重点的处理,如果像今天这两节课来处理BC板块之后再去教学A板块,那么我们如何在A板块的语篇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从个人喜好来说,我一般先进行A板块的语篇教学,然后应用A部分情景会话板块中自然习得的语言进行滚动,以旧引新,借助CD板块提供的语境,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小对话或小故事。

陈霞今天,我有幸临听了浦前小学老师和北环路小学老师的两节课,以下就“如何设计BC板块主题情境式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学生实际,重组教材

BC板块教学的整体情境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学生对于Hobby这一主题的已有知识,然后根据这一主题,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未知进行教学设计。BC板块不能全盘使用,还是需要整合,文本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委以运用。然而基于文本,却不能死教书,还是要高于文本,进行适度拓展。今天的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二、以词带句,以句带篇,进行整体语篇教学

《英语课标》强调在英语教学中不应该将语言看作孤立的句子来教,而应该在语境中教学。比如引出hobby这个单词,一个老师说:“I like going shopping. So my hobby is going shopping.”词语的呈现需要在典型的语篇中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理解词语的含义。在此,教师可以多些解释:“I often go shopping on Sundays. I usually buy a lot of things. So shopping is my hobby.

三、增加课堂的“英语味”

《英语课标》强调要注重“跨文化意识”,所以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充满“英语味”,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应该更注重渗透西方文化。第一节课中的老师注重渗透西方青少年的爱好,但是很遗憾,只是欣赏,更多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表达一下中西方孩子爱好差异的看法。而第二节课中的老师通过让孩子阅读,拓展了很多American slangs,让孩子真正接触了西方文化。

……

总之,这两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此再次向上课老师表示致敬,辛苦了。

通过本次工作室活动,大家收获了很多。对整体语境、语篇模式下进行单词句型教学也有了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整体语境、语篇模式下的词汇句型教学的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为最终目的的。在语篇教学的实施与探索征途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多关注学生的需求,多关注教学的细节,在教学中要做到放手与扶持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准确地把握语篇教学的脉络,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