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的应用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立足社会打好基础?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日来,二实小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了“升和毫升”的知识。老师以儿童的视角设计了一次次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和水份。孩子们亲自制作1升、100毫升的量器,估测、验证了生活中一些容器的容量;还制作“杯琴”,享受了数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奇与美妙。在充满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鲜活与灵动,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理和有用,感受到了数学好玩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实践。以下摘录部分学生的数学日记:
四(5)班翟欣悦:七个相同的杯子、一根筷子和一些水就能奏出美妙又动听的音乐?我真是难以相信,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上课了,夏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我们要在杯子里倒入不同毫升的水,先敲出“do、re、……”等七个基本音,再奏出一支乐曲。接着,老师让我们想一想杯中的水与音调高低有什么关系。大家议论纷纷,有点说水多音高,有的说水多音低…… 。老师又让我们自己动手试一下,大家跃跃欲试,兴奋极了。我们小组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水多音低。商量好了,大家就开始实践了。一开始我们每一个杯子里的水都差距不大,所以在用竖笛校音时,许多音都不准。经过无数次尝试,我们终于把每个音都校准了。最后一步——演奏,也是我们展示劳动成果的一步。我们每个人都敲了一首乐曲,听着“杯琴”发出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因为,从乐器制作到演奏都是我们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
回家后,我查阅了资料,终于明白了“杯琴”的原理,因为杯中水的数量不同,空气数量也不同,所以声音也不同。古代的笙、排箫、编钟等乐器也是这个原理,原来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啊!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有奥秘。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四(6)班邓可欣:星期二,数学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哈哈,想不到吧,就是我亲手制作一个
通过一周的学习,我还知道了升和毫升的关系,学会了估量容器的大小,懂得了怎样制作7个音符的杯琴,还通过请教妈妈了解到容量的单位除了升和毫升外,还有英美等国家使用的“加仑”。我觉得这短短一周的数学实在是太有趣了!
四(3)班陈柯柯:今天,
回到家,我先翻箱倒柜,找来几个不同的容器:有杯盖、有玻璃杯、还有瓷碗……又找来一个量杯,往容器里倒入自来水,这倒水一定得小心,可别像我那样,一会儿水超过了量杯的刻度,一会又溢出了容器,真是手忙脚乱。我耐心细致地用量杯往每个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然后敲敲听听,哦,声音不一样,有高有低,有粗有细。第一个小实验大功告成。
第二个小实验开始了,我费尽心思才找出七个相同的杯子,在里面依次倒入不一样多的水,从侧面望去,杯中的水呈现出阶梯状,我用筷子依次敲过去,哇!竟能敲出do、re、mi、fa、so、la、si七个音符。我又敲了《两只老虎》,声音清脆、明亮、跳跃,真好听!
今天的实验真有趣,数学真好玩!知不知道下个单元还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在等着我!
四(1)班王宇馨:一天,小马虎正好学到“升和毫升”这一课。
要交作业了,小马虎的作业真是笑话百出。笑的全班都肚子痛了,他还不明白。不信你听:我一天吃三吨饭,还喝了一瓶
老师告诉了他一天吃三吨饭,鲸鱼都吃不下那么多,要把小鱼、小虾、加起来才有。一瓶饮料有250升。那要喝上个三年也喝不完。有250000毫升哪!OH!天哪!汽油是200毫升。饮料都比汽油大。这怎么可能呢?奶瓶的净含量有100升。刚刚说过汽油都比奶瓶小。奶瓶竟然有10000毫升。整整是汽油的50倍呀!这汽油到底在小马虎眼中有多么渺小呢?饮料、水等在小马虎眼中又有多么庞大呢?真是无可救药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好单位,否则就会闹笑话哦!
四(2)班王熠宁: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我就很想知道“升”和“毫升”能学些啥?终于有一天,它来了。
一开始,我们学习的是“升”。“升”是什么呢?我感觉特别好奇。上完课我才明白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瓶瓶罐罐上的“L”,用来表示里面的液体有是多少的一个单位名称。上完“升”这堂课,我们每人还做了一个容器,里面至少能装
在最后的总复习课上,老师带我们来到科学实验室,同学们一起做“毫升”和“升”的比较试验。试验非常成功,老师就奖励我们一口气喝50毫升的饮料。就在今天--
(文:四年级数学组 摄影:朱雪峰、马美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