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兰陵:从“墙上的洞”中看教育 
兰陵:从“墙上的洞”中看教育 
发布时间:2012-06-11   点击:   来源:副局长   发布者:薛文兴(兰陵小学)


     

六月七日下午四点半,兰陵小学全体教师汇聚新校舍三楼多功能教室,在相约星期五享受星期五的银屏大背景下,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主题,开展了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主题沙龙研讨活动。

这次的教师沙龙活动由陈桃副校长主持。一段开场白之后,胡玉华老师用一幅图片引出了这次沙龙研讨的中心议题。只见教室大屏幕上一幅来自印度的题为墙上的洞的图片,强烈地吸引了全体与会老师的目光。图中是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一座临街房屋的灰墙上开出了一个约五十厘米见方的白灰涂边的方洞,洞里嵌着一台十四吋电脑,三四个头发蓬乱、未读过书的约六、七岁的贫民孩子正通过电脑点击学习上网。这是印度一位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在一个贫民区里所做的一项教育实验。实验表明:无需人教,贫民区未上过学的孩子也能无师自通地学会电脑上网。就此,老师提出一个从第三次课改这十多年来大家都很关注却一直未能解决的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教会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故事简单、浅显却含义深刻。印度和我们中国一样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其经济总体实力和教育普及程度都远不如我国。但图中印度贫民区没上过学的孩子为什么学电脑能无师自通?是印度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聪明吗?显然不是。是我国的孩子不会学习吗?当然也不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都有学习的天性,也渴望学习,不用人教孩子就会用他们的多种感官去学习、摸索实践,关键是如何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热情。联系实际,怎样践行我校学生的快乐成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教学理念?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话题,我校低、中年段的十余位老师分别从语、数等不同学科的角度谈了各自的意见、观点或做法。

吴萍老师谈了自己激发兴趣、让孩子动手操作学数学的做法,储蓄霞老师谈了激发内动力、倾听孩子、鼓励成功的尝试,张海霞老师介绍了在营建好奇状态、减少对孩子的约束、激发学趣、培养参与欲、想象力所做的有效探索,陆旦平老师谈了利用多媒体激趣和演一演、读一读、问一问、说一说的感想,谈红芝老师分享了自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动态生成中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体会,陈云芬老师为改变学生的依赖性作了闭口不言、使之自主阅读思考求解的探索,胡玉华老师谈到赏识能得到两个苹果两种思想的观点,刚入行不满一年的姚虹老师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教师凭个人风格魅力也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马红月老师学习离不开积累的意见等,多侧面、多角度地阐述了培养学生主动学、自主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思路。刚赶回校加入研讨的王妍蓉老师,就兄弟校某老师在一中教改班的女儿因学习自觉主动,今年被英国某名校录取之事引发感慨:如果你的孩子不主动、不自觉,就不要让孩子出国留学

老师们的上述谈话、做法和感想中我们至少可以形成两点认识,一是孩子学习时如果有兴趣、有好奇心、有内驱力,就会想学和爱学,如果我们努力从低年级就开始保护、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用心从旁指导孩子用与生俱来的多种感官潜能去学习、认识事物、感知外界各种信息和摸索实践,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就会逐步提高,他们大都能慢慢做到爱学、会学、乐学,这是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关键;二是只要我们教师创设条件、减少束缚、放手发展,善于对孩子激发学趣、启发引导、鼓励赏识,耐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记忆力和自主性,不断强化其内驱力,并辅之以学法指导习惯培养,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我们的学生不仅能逐步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他们还将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

此次抓住教改核心问题展开的沙龙活动应当说是一次富有新意的教育研讨,尽管落实起来既要转变观念,又要改变教法,还要克服种种阻碍,但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校的教育科研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并逐渐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成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