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滢老师执教的《圆的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课前,老师预先布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圆的相关知识。课中,老师安排了两次小组交流,一次是上课伊始,四人一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整理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大组交流时各组代表着重选择自己整理最满意的部分跟大家分享,同学们整理的方式还真多,有板块状的,有流程图式的,有用表格来呈现的,版面设计也新颖独特,美观大方。第二次小组交流安排在练习中,学生根据给出的圆形花坛提出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组长记载,并要从易到难逐一排列,提出的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短短的几分钟,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很好地把生活和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课后,陈校长带领攻关组成员就预习后的小组交流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觉得,这两节课,老师虽然都安排了小组交流、大组交流,整个场面看似热闹,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只听不发表意见,有的自己讲完了就不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了,还有的索性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不听组长的安排。基于这种现象,陈校长指出,务必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让组长对组员平时的预习作业、上课发言、小组交流等表现进行打分,与平时的学业成绩挂钩,争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交流中来。教科室
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着力点还将继续放在小组交流上,相信有了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小组的交流会更有效,课堂会更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