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24
点击:
来源:局前街小学
发布者:局小宣(局前街小学)
2012年8月22日一早,秋风送爽。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教师齐聚中山校区电教馆,聆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钢的专题报告——《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叙事研究》。彭所长以本片为基点,从多种角度畅谈了他对影片的教育叙事研究,给在场的全体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目的与方法:在想象中重新经历一次生命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面对育幼院中一群状况多多的孩子,他透过筹组合唱团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音乐潜能,让这群孩子从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新的启发,片子在阐扬爱的教育之余,也同时应验了音乐启发性灵的力量。讲故事的本质就是将生活释放出来,其价值在于“如果不能在想象中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你就永远不能获得充分。”——彭所长引用汉娜·阿伦特的《黑暗时代的人们》中的话告诉我们:以重新经历一次好的影片所提供的教育生活,释放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生活的倦怠甚至麻木,使教育生活和教育生命提升到更为充分、更为丰富、更有品位的境界。
关系与结构:人物关系与教育的两极
彭所长以影片主人公马修老师为基点,将其与校长哈珊的关系、与马桑大叔和奥维丽特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架构成一个多向的复杂的人物关系结构,借此阐释这其中蕴含的教育的两极:肯定性与否定性、可能性与有限性,即教育的有限性基于人的有限性,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内容与方式是有限的,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所能够提供的发展是有明确目标的,但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丰富的,教育应超越自身的局限,从有限性走向无限的可能性。
现实与理想:音乐是一种世俗的宗教
影片中的音乐教师马修用音乐让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感受到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音乐,引发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希望于憧憬,作为一门学科的音乐,在这里已超出了学科本身,成为了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这,或许就是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 宽容与惩罚:细节体现教育的爱
影片中,我们看到教育的“理念”—— “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而马修老师将“宽容”带到了这里。彭所长认为,马修老师的“宽容”是一种爱的体现,是对人的宽容,不是对所犯错误的宽容,他将宽容转化、提升为良好的教育契机,不回避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体现了真正的民主和平等。
尊严和自由:微笑是一种教育的天籁
彭所长提出,好的教育使人获得尊严与自由,坏的教育使人丧失尊严与自由。影片中马修老师给学校带来了尊严和自由,也由此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条件、对象如何,教育应始终以人的尊严形成尊严,以人的自由形成自由,以人的个性培养个性,无论面对何种现象,我们都应具有教育的人文魅力和人文精神。马修的微笑是一种教育的天籁,是一种符号,一种真正的教育所具有的内涵品质和境界的美。
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彭所长的报告不仅带领我们再一次回顾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优秀的影片,更从“主题与音乐”“宽容与惩罚”“理想与现实”等方面进行了教育学的具体分析,使在座教师充分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老师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