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博爱教育集团:博爱小记者与“异国朋友”零距离---中澳友好交流系列报道之四 
博爱教育集团:博爱小记者与“异国朋友”零距离---中澳友好交流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12-11-05   点击:   来源:博爱小学   发布者:巫惠群(博爱小学)










与异国“朋友”零距离               

     最近几天,校园里处处可见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大朋友”。我满怀好奇地与他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初次见面,我便用流利的英语热情地与他们打了招呼。外籍老师也很热情地回应。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就交谈了起来。“Does your school have Chinese lesson?”外籍老师笑了笑,说:“yesof couse。”接着,他们操着不是很标准的中文,说出了“你好”,顿时,整个房间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我们都被逗笑了,围着老外们聊了起来。

我们谈起了各自的爱好。当我说到我喜欢打篮球时,外老师也打开了话匣子。Mark校长说他可喜欢打篮球了,没想到共同的爱好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开始的紧张一下子拋到了九霄云外,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篮球。据他说,他最喜欢NBA里的“公牛”队,也经常在课后打篮球。他还给我们看了一段NBA的视频,我们可激动了,因为我们都是NBA迷啊·····不知不觉中,我觉得Mark校长可健谈了,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大家又聊起了他们的学校。他们的学校虽小,只有600人,但“五脏”俱全。下课后,学生们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意浏览新闻,学生还有专门的储藏室。学生9点上学,3点半放学······听得让我们羡慕不已。此时,在办公室里,小小的板凳,大大的圆桌,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一次难忘的采访,让我在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认识了来自异国的“朋友”。

博爱小记者六(1)班   任开宇

 

                                                 那天,我永生难忘

    今天,我结识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来自另一个国度,在他们的国家有考拉,有袋鼠……你想出来了吗?对,他们就来自澳大利亚。

男的英姿飒爽,风流倜傥;女的温文尔雅,金发碧眼。他们用纯正的英语与我们交流着,好像似曾相识一般,一点也不陌生。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心与心的交谈。我们把他们围得团团转,然后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抢着问他们……不过几分钟,大家立即就把激情拉到了最高点,而且丝毫没有要乘“直升飞机”降落的意思。虽然如此,但胆小的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手里不禁冒出一阵冷汗。可是当一看到老师亲切的笑容,便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轮到我发问了,我把问题一一在心里重复着,然后略显紧张地把问题提了出来,只见老师用带着笑意的眼神鼓励我。望着老师那双充满笑意,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仿佛是在为我加油。我铆足了劲,把一连串顾虑都被抛到脑后,心里只是充溢着兴奋,自豪与那无尽的喜悦。我与老师默契配合,再加上老师的点睛之笔,我终于完成了一件自已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当我走出教室,与两个人说再见时,我忽然觉得天空更蓝了,云儿更白了。灰眼睛,浓眉毛,长头发的这个人,让我懂得了自信,这个老师已被我深深刻在了心头。

这一天,我永生难忘!

博爱小记者六(1  徐頔

 

与“老外”面对面

“你知道吗,咱们学校来了两‘老外’。”“嗯,我还听说他们来自澳大利亚呢!”前两天,我就无意间听到同学们的聊天,我也不禁思索起来:“我要是能跟这两个‘老外’交流一番就好了。”“赵奕辰,你明天上午第四节课去采访一下MarkJennie,好好准备哟!老师的话让我不禁高兴地跳起来,终于梦想成真了。经过紧张的准备,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外”。

走到三楼,便远远望见MarkJanine,先说说Mark,一头白发,红色T恤衫,戴着眼镜,浑身上下散发着温和的气息,让人感到十分亲切。Janine一头银发,雪白的皮肤,头带蝴蝶结头箍,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我们来到他们身边,便一脸狡黠地说:“trick or treat!”两位一愣,随即把糖分放到我们手上,然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提问,首先是任开宇:“What time do the students go to school?Janine笑着说:“They go to school at nine o’clock. So they can get up late。”(他们九点上学,所以他们可以很晚起床。)在座的各位的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九点,我们都做完早操了!“And what time do they go home?”任开宇追问。They go home at three thirty。”(他们330回家。)大家最都不由得变成了一个“O”字型,连说:“cool!”

伙伴们一个又一个的提问,让我们领略了外国风情,澳大利亚钱币上的各种动物形象,Elsternwick学校的教室摆放,学生平时的课余生活,以及他们这些天游览常州的经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轮到我发问了,原本紧张的心情看到Janine如水般平静的眼神,我的心平静了下来:“Do you the first spend Halloween in China?”yeah!”“Halloween is y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festivalDo you know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只见她板起手指头数道:“the new years day in China and...”见她想不起来,我便滔滔不绝的向她介绍:“Mid-autumn festival is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 too! On we will have moon cake, it’s very sweet and delicious...”在我介绍时,我注意到Janine 撑着头,听得很认真,当我讲完,她还意犹未尽:“Anything else?”(还有吗?)

采访完后,MarkJanine还赠与了我们小礼物——一支铅笔、一个考拉挂件和一张名片(都产自澳大利亚哟),我们还微笑着与他们合了影,我手中拿着礼物,心里甜甜的:“我将会珍藏这些礼品,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记载着我金色童年里的美好回忆。”

 

                          博爱小记者六(2)班赵奕辰

 

和澳洲老师零距离

这两天,学校来了两位澳洲老师。同学们听说后,都激动地议论纷纷。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一番。幸运的是,因为我葫芦丝吹得好,还可以为他们表演一曲。

晚上回到家,我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准备。首先把那首具有中国特色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反复练习了n多遍,直到满意为止。然后还准备了一大段话,并翻译成英文,准备第二天给外国朋友一份惊喜!

第二天一进教科室,我有点紧张,因为我是第一次和外国人交流,很怕自己说不好。前面三个姐姐都说得很流利,客人老师的回答也很有趣,我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地放松了。

终于轮到我了,我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您好,我叫熊婧怡,是五年级的学生。”然后,我举起手中的葫芦丝,(用英语)问:“您知道这是什么吗?”“哦!不,我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客人老师带着疑惑的语气问。我面带笑容,说:“这是葫芦丝。”“葫芦丝!哦,我知道了,知道了。”客人老师恍然大悟,还在本子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葫芦丝的拼音,“葫芦丝是哪儿的乐器?”“是我们中国云南省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你能吹奏它吗?”“当然可以。”说完,我拿起葫芦丝,吹奏起来。两位客人老师一听到葫芦丝优美的旋律,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仔细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纷纷拿起手机,拍起照来。我一吹完,他们就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Vary good! Vary good!这个葫芦居然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小同学,你真棒!”我告诉他们,葫芦丝可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呢,同学们都会吹的!

第一次接触外老师,我发现他们真是既幽默风趣,又侃侃而谈,和他们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轻松,自由。

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亲爱的澳洲老师!

 博爱小记者五(1)班  熊婧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