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几位老师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精彩纷呈。
1、以文本中的情景为主线,开宗明义,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在简单的导入后,直奔主题:Liu Tao is not happy. Why? 让学生先猜,再看动画,找出刘涛不高兴的原因。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时,逐渐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由猜测到验证,由观看到跟读再到表演,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层次分明,而且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支架,让学生能自己慢慢往上爬,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采用整体语篇教学,没有过多地进行机械的词句操练。不同于以往过分注重新授单词或句型的教学方式,孙老师为了让学生完整地感知文本,没有刻意把生词从文中抠出来教,而是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完成选择中比较自然地学习新知。对于新授句型,也没有反复机械操纵,而是让学生给出不同的建议,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各种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设计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是exchange roles的环节,让学生思考如果是父母亲感觉饿了、渴了或者累了,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同时在情感上有所提升,让学生从小学会关爱家人。既巩固了知识与技能,又关注了情感交流,可以说是达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完美融合。
二、有效交流互动,教与学相得益彰。
1、以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天性。曹老师的教态活泼、亲切、自然,体态语生动,亲和力强,课堂活跃,调动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学习热情。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学生自由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同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解读文本。学生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觉得有自己的话要说,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而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倍感压力。
2、教学无痕,注重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如果只是一味采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判断、选择等一系列复杂的文字题,势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曹老师的课堂上有阅读和练习,但更多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上丰富的体态语,整个课堂欢乐不断,高潮迭起,充满了生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