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15日,漫步二实小教育集团,你会看到父母与孩子手牵着手一起走进校园,孩子在家长旁显得那么的快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原来,这三天是集团三年级家长开放日,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小记者们怎么能错过呢?于是我们五、六年级的小记者们就开始上上下下地忙碌了起来。
问校长:二实小的孩子为何如此自信?
小记者骆一奇:“请问王校长,您认为每一年的家长开放日有何不同,孩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经过一番斟酌之后,王校长意味深长地说:肯定是更加自信,虽然他们只是三年级的学生,可他们把家长的到来转换成了上课动力的源泉,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相比以往,学生们越来越阳光。
问老师:今天的课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小记者李羽安:“您认为家长开放日上课和平时给同学们上课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答:“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孩子们的热情度提高了,连平时上课不怎么发言的同学也举手了。同学们见家长来了,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父母看。学校举办的这个活动不仅促进学生、
听了老师的话,我不禁想起了从前我参加家长开放日的时候,也同样是积极举手发言,想让妈妈觉得我很棒,也想让别的家长觉得我很认真。呵呵,我不禁莞尔。
问家长:重回课堂有什么感受?
小记者张希彦:在不打扰到同学们上课、家长们听课的前提下,我把几位家长请出了教室,请他们谈一谈重回课堂的感想。
那位笑容满面的阿姨显然对她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对老师的上课方式也赞不绝口,还一直向我们提出要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呢;这位看起来严肃却十分健谈的叔叔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认为这个开放日建起了一座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家校双方能更好地互相了解,也能更好地互相配合;那位时尚辣妈谈起自己的孩子滔滔不绝,平时只是听了自己孩子的片面之词,现在却能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他的学习情况,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能促进家庭教育……
找变化:“值日生”为何变成“志愿娃”?
小记者祝蕙:通过观察,我发现“志愿娃”本来叫做“值日生”,今天,我想通过采访,向他们了解换牌子背后的故事。我走上三楼,发现一位“志愿娃”正在细心地为一位家长指路。只见她微笑着有礼貌地说道:“这位家长,请到这边来!”鲜艳的红领巾、翠绿的牌子、礼貌的语言、甜甜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我趁她空闲的时候走上前去采访。
她认为:因为是为家长服务,为他们指路,挂“值日生”的牌子感觉像是在完成一种任务,而“志愿娃”就表示是纯自愿的,没有强求,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看到家长都走进了相应的班级,心里就会无比自豪与快乐!
听了他们的话,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这种责任有大有小,当我们承担起那一份份责任时,也会在过程中慢慢成长。这就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人生因此而美好。
找亮点:“family photo”小相册
小记者李羽安:刚到了举办家长开放日教室门口,我就被一大堆精致的卡片所吸引。那是什么?走近一瞧,原来是学生们做的“family photo”的小相册啊!
接下来的采访主要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访谈的。我接连采访了几位家长和一位同学,其中有一位阿姨很配合我,还把自己孩子的作品一页一页展示给我看呢!我对这位阿姨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您看到了自己孩子的作品,心情怎么样?”阿姨回答:“真的很高兴!这幅作品记录了我们一家子的成长历程,非常有意义,现在还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心情自然很高兴。”第二个问题是“您是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吗?”阿姨说:“是啊。这是family,是一家人,所以我和孩子还有他的爸爸一起动手。”第三个问题:“我们学校开办了许多活动,从家长开放日到制作‘family photo’这一类的小活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吗?”阿姨说:“我认为这些活动办的都非常好!家长开放日这一活动可以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而制作“family photo”可以让我和孩子之间更加和谐。这些活动都非常有意义!”
我还采访了一位同学。问:“这上面有你的作品吗?”答:“有啊,全班同学都有。”问;“家长看到了吗?”答:“看到了啊。”问:“你的妈妈看到了你的作品,你心情怎么样?”答:“我很高兴,很自豪!”
(组稿编辑、摄影:郦少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