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博爱语文微课程之路上,已经小有一段日子了,翻转的课堂,精彩的演绎,微课程理念,微课程践行,着实在点滴改变着博小的语文课堂。博爱微学院,已经让“自主学习”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悄然改变,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小主人,是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灵动多彩。
12月17日上午第二节课,怡康校区的24位语文老师,齐聚二(6)班的教室,准时参加教研活动。教室里,不时传出学生此起彼伏的朗读声,和一波接着一波的提问声、讨论声。孩子们年龄小,个子小,可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你可以看到他们自信满满地展露一股极强的爆发力:课堂提问头头是道,小组汇报有模有样。他们在尝试新的课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组长,组员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自主学习,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不亦乐乎。学生们分别从读一读、记一记和用一用这三个方面着手,灵活、透彻地认识了《青松》这一课的生字、词。能干的小组长还会合理安排,巧妙地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有序地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瞧,有的组员汇报读最难读的字,有的组员教会大家最妙的记字方法,还有的组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学会了很多精彩的运用,例如:用生字造句、说成语或者理解字义。孩子们的课堂学习变得方便、快捷,而又高效。
评课时,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们都畅所欲言,肯定了执教者王曦宁老师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设计,肯定了二(6)班孩子日趋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孩子高效的课堂学习,堪称有效合作学习的“操作典范”,值得大家探讨、学习。活动中,张七中老师指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孩子是可以自由表达的,不要用我们死板的教学设计,去框死学生的思维,教师首先得从提问的角度说开放,逐渐地,还要放开手脚,从开放性的课堂向探索性的课堂转变。就是所谓的要‘转型’!”张老师还就低年级的“自主识字”讲了具体的操作流程,细化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汇报的三大点,三小点,为低段的老师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活动最后,周苏娟校长鼓励我们:“低年段的语文老师,就要勇敢地,多做些这样的尝试,也许“成功”就在这样一个个小转身的刹那间,我们的课堂“转型”正是从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小“转变”开始的,在‘信息化’,‘技术化’,‘数字化’风行的‘现代化’校园里,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仍然是小学语文课堂不变的追求,这些‘基本’始终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保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设计不同的小组学习的任务单,无论是‘读书’也好,‘识字’也好,‘学句’也好,都可以自将主学习推广,引进我们普通课堂的教学。”
我们的每一个“小转身”,就是勇敢的一次“大尝试”,孩子们在开放、探索的课堂快乐前进,博爱微课程将继续引领博爱的老师走向颠倒课堂的新时代,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模式将会带领语文老师创造更有生机的语文课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