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寒意袭人,室内暖意洋洋,2012年12月19日下午“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在局小如期举行。华师大吴亚萍教授莅临指导,蒋玉琴老师、姜明红副校长全程参与,新基础研究共同体的老师们也一起来到了现场。
现场展示篇
袁平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低年级的数学课《9加几》。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依据“新基础教育”“长程两段”的设计理念,这节课的定位是“教结构”。通过这节课,一是让“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得到了扎实地落实,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提供“知识的方法结构”;二是让学生经历了发现规律的过程,体悟到了发现规律的“方法结构”;三是帮助孩子提炼了整节课的学习过程结构。
袁老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后,对教材进行了合理重组,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背后的育人价值。袁老师的教学设计结构清晰、问题开放,教学活动展开中重心下移、指导细致。学生在不断掌握知识的方法结构,体验发现规律的思考策略,感悟学习的过程结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策划并自主地学习同一类知识,以不断“加速”的方式学习8加几、7加几等内容。整节课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经验交流篇
吴小薇老师做关于“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讲座。吴老师从表达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记录的习惯和合作的习惯这四个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具体的阐述。此次讲座不仅是吴老师个人对习惯培养探索的经验总结,更是局小数学教研组老师们扎实研究、研究日常化的一个反映。讲座内容丰富,让在座研究共同体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总结提升篇
吴亚萍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肯定了局小此次由“具体研究内容”到以“专题角度”切入的研讨活动行为;肯定了袁老师的课内容选择好、常规习惯好,真正地把好习惯的培养化到了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肯定了吴小薇老师的讲座全面、生动。
吴亚萍还对本次活动提出进一步指导。对吴小薇老师的讲座重新进行了框架搭建;对“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老师们能在生态式推进过程中做出水平的提升,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局小和研究共同体的老师们在“新基础教育”研究道路上,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