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2
点击:
来源:朝阳桥小学
发布者:徐建芳(朝阳桥小学 )
2012年1月11日下午1:00,常州市正衡中学五楼报告厅内,于纯教师工作室成员再一次齐聚一堂,开展第十一次工作室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常州市作文教学工作室联盟小学教师培训”。参加活动还有来自李薇薇、庄素芳、钟桂芳三位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
这次活动是“常州市作文教学工作室联盟”小学教师联盟成员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伊始,正衡中学的吴双主任向与会者介绍了工作室联盟的诞生经过、核心理念、管理体制及研究项目。联盟协作组长,全国重点课题组长郭家海老师向联盟的所有成员阐述了“评价促进写作”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想,高屋建瓴地指出联盟成立的意义就在于“打破学段间隔,把眼界跨过学段”。
工作室负责人,课题项目组长于纯老师面向大家做了“评价促进写作”层级表体系解说的工作报告。于老师以一贯知性、智慧的语言,首先从“小学生的作文是什么?小学作文的目标是什么?”两个方面带领大家追溯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本源。其次以“我了解的‘评价促进写作’”加深了每一位与会者对这一教学体系的了解。接着着重阐述了“我们小学组要研究的内容”,指出了工作室联盟成员的研究方向。
为了加深与会者对“评价促进写作”教学体系中层级表的形象认识,正衡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周永祥老师执教了一堂初中记叙文写作——人物描写的“作后升级课”,周老师幽默的语言,机智的点评以及层级表在学生写作中展示的作用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课后,吴双主任结合课例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的课型研究成果,他们将作文写作划分为知识学习课、片段体验课、作后升级课三种课型,并对每个课型的教学实施进行了版块分类,强调了各种课型中层级表的建构需要有针对性、简明性、指导性、开放性、灵活性。
自由讨论阶段,许多老师各抒己见,对周老师的这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于纯老师提出的这样两个观点:1、课堂上,孩子对同一篇文章的评价差异比较大,这是一种资源,折射出孩子对文章,对层级表的不同理解,教师应该在评价时勾连前后同学的回答,让学生明白老师赞同什么,建议什么;同时应该提升学生综合评价的意识,帮助同学学会综合评论。2、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因为生活经验、学历背景导致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个性化,差异很大。同时,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也会在学生的回答中反应出不同的个性,诸如男生的语言更有逻辑,女上的表达更为感性,这些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
充实的活动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展示与引领,让每一位工作室成员在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时,开始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