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无法抗拒地推到了我们面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2012年6月,成为省基础教育百校e学习试点学校,
为了让全校教师了解“e学习”项目研究的推进进程与研究成效,激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到“e学习”项目研究中来,
本次活动分为四大板块:
周志华、曹之杰、何静三位老师“实话实说”,从学校的已有基础说起,基于现实的基础“e学习”从何处切入?“e学习”的实践探索我们追求什么?“基于资源运用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特质是什么?“资源”的维度有哪些?这项研究分几个阶段推进?目前的推进重点是什么?真实地呈现了“e学习”项目研究团队在实践探索中的思考。
“e课堂”改变了什么?“情境再现”板块用“微视频”呈现以往课堂中的困难与问题、今天的课堂的趣味与高效。三年级的美术课《分分合合》,学生采用“paper fun”这个工具小软件,改变了以往课堂中,学生面对几张彩色纸,不敢尝试,浪费低效的课堂状态;五年级的数学课《奇妙的密铺》,学生运用“常用图形”拼图软件与“正多边形”拼图软件,改变了以往课堂大量繁琐的课前准备、材料的不精准给探究活动带来的困难,以及创作密铺图形课堂上总是来不及等问题。生动的画面、夸张的手法,让现场的老师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着“e课堂”带来的课堂变化。
12月底的现场展示活动,各学科聚焦适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小软件”的运用展开。那么,这些可爱的“教学工具小软件”从何而来,第三板块“软件推荐”回答了这个问题。顾雄老师将参加戴尔培训的软件资源包进行归类整理,寻找可以为课堂学生的探究互动提供帮助的小软件;曹之杰、杨茵雯老师在“ipad”游戏软件中找到了好几款适用与美术课堂的小软件;陈静、黄吉老师从国外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中寻找适合的英语学习内容。活动现场,顾雄、杨茵雯老师分别介绍了小软件,钱滢老师则扮演成一位学生,向老师们展示了借助英语资源进行了现场学习的过程。
活动现场开通了短信平台,老师们有感于“e学习”项目研究团队老师的辛勤付出,并聚焦“e学习”的实践价值展开讨论。
姜明红副校长高度评价本次总结会:“e学习”项目研究团队的老师精心策划,以信息化的方式策划本次互动,这不仅是一次总结会,更是一次现场培训会。接着她从数字化给自己工作带来的改变谈起,明确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举措,激励集团的每一位教师,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不断更新自我,以适应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