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下午4点多,天宁区优秀社团开放观摩活动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展开。“玲珑”创意机器人、“炫彩童画社”、“龙娃小记者站”和“小比尔”计算机编程四个社团向公众演绎了他们的精彩,吸引了不少兄弟学校的老师前来观摩。
“玲珑”机器人社团:个个都有“七窍玲珑心”
来到二楼科学专用教室,这儿的情形更是有趣。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负重爬坡比赛”。“如何稳定机器人的重心、增加抓地力”是这节课的难点。来看看孩子们是如何解决的吧:只见他们手中摆弄着同样的套材,但结构却大相径庭。从驱动方式上看,他们设计了前轮驱动、后轮驱动;从负重装置上看,支架的造型五花八门,各有巧妙,有井字形、田字形、米字形、倒塔形等等;另外所用轮胎数量和大小也各不相同,还有单排、双排、多排等多种排列方式,让人看了不由佩服局小学生心思之灵巧、头脑创意之丰富。其实,局小一贯提倡在动手动脑中让孩子得到发展。早在2004年开设机器人社团的时候,就制定了“全脑开发,面向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局小龙娃在美工创意、机械构造、程序编制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现在,机器人社团已经成为局小的一个“金牌社团”,吸引的人数每学期都在持续增加。然而学校并没有因此而限制学生参与,而是增设全校性的科技节项目,以简单有趣的“机器人拔河”鼓励所有有设备的龙娃积极参与,在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和无穷的创意。
“炫彩童画社”:“观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
“炫彩童画社”这个名称,是局小美术组老师共同商议的结果。它既蕴含了童真与童趣,又寄希望于小龙娃:能够通过手中炫丽多彩的画笔,描绘出每个人内心世界丰富、亮丽的底色。
社团两位负责人周丽玲和吴艳老师有不少共同特点:年轻、富有朝气,也都有着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但又各有侧重。由于美术学科流派众多,她俩共同协作,尝试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经典作品。她们的共同愿望是,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绘画的技法,更希望学生在绘画中“学会发现、学会创作”。
昨天的汇报展示,两位老师组织学生“人物速写”。在大家的目光中,模特儿坐在台上,神情安然,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她进行全方位的描摹。对于小学生而言,“人物速写”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一段时间扎实有效的训练,社团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人物的基本画法,但对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和表现局部细节,还不是非常到位。周老师通过对上次作业的现场评价,抓住“衣纹”的表现,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并介绍两位绘画大师“安格尔”和“列宾”,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两种风格迥异的人物线条画法,从全新的角度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从而有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对绘画的理解、鉴赏能力。
“观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正是在教师长期有效的指导下,“炫彩童画社”的学生练就了一身扎实的绘画基本功,逐渐培养了出色的观察力与造型能力,他们不但能够准确有度地把握事物形体,还懂得恰到好处地处理细节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各级各类绘画比赛中表现出色,屡获殊荣。
“龙娃小记者”社团:“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登上4楼,远远就能听到出自于高年级学生记者中气十足的“脱口秀”:“我的采访经验,采访前三备:备提问、备录音笔、备心理障碍……”;“我在写稿、投稿中发现了一些小窍门,来跟大家分享,写稿要简洁,着重如实记录发生的事,不要加入过多的个人感想……”;“我认为,我们新闻主要还是应该追求时效性。要勇于开口,锻炼口才和写作能力”……这些小龙娃,面对前来观摩的老师毫不怯场,不但口头表达能力强,思路也异常清晰、活跃。随着指导老师邵佳丽现场的点拔,同学们迅速找到今天值得关注的采访点:局小龙娃社团公开展示活动。接下来,他们便决定直接到各个现场抓新闻,对参与活动的师生和来宾进行现场采访,记录下不同身份的人对这次活动的真实感受。
随着他们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的发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已经不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里,可以从每个孩子身上看到自信、开朗、活泼、大方的龙娃形象特质,他们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把火,照亮并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小比尔程序设计”社团:平静的外表下藏着“澎湃”的心
走进寂静的计算机房,发现这里人还不少,从表情看,似乎每个人都很平静;再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人人都很忙碌。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屏幕上既不是游戏,也没有画面,更没有动听的音乐,有的只是一行行或长或短的英文字母;仔细看,竟然还有不少函数在里面。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许顿时就感到索然无味,然而这些字母却像磁石一般牢牢地吸引着这些孩子的目光。只见他们眼睛紧盯着这些字母,有些嘴里还小声地嘀咕两句,继而又全神贯注地连续敲击键盘,编写着只有他们这群少数人才能读懂的“天书”。
原来,“小比尔”编程社团正在开展一场小型比赛。任务要求是:用PASCAL语言编写一段程序指令,让机器能够破解一行密码。在孩子们看来,每个任务的提出,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要想圆满完成任务,必须用程序语言对机器发出指令,而教师则通过在线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在一次又一次的编译、跟踪、调试之下,原本没有生命和情感的机器变得那么懂事、听话;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函数、数组和矩阵,又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千变万化。看到任务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圆满解决,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跟其他学科种类相比,编程实在称不上是“活动”,也没有什么娱乐性。然而,从长远来看,这里正在进行的却是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这是聪明人的游戏,也驱使着许多智慧过人、学习能力超强的孩子甘于为它放弃玩乐和休息时间,乐此不疲。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比尔·盖茨”、“乔布斯”就会在他们中间诞生!
只要有行动,有追求,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社团的开设,为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创设平台,提供更大可能性,还为每个龙娃编织美丽而独特的梦想。“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琚”。相信这群追梦的龙娃们,将来必会以出色的成绩回报母校对他们的培养与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