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品牌化之路,努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课堂、实践基地和大舞台。
2011年初,我区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指导区域内各校分别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管理机制,开展多彩活动,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学生社团建设各项工作。在广泛组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传统项目、特色项目、师资优势,结合研究性学习、“体艺2+1项目”、社会实践以及学科延伸拓展的需要,指导学生组建相关社团,争取尽量多的学生能够加入社团组织,参与社团活动。
细化方案,精心谋划。我区各校原本有着各类兴趣小组、俱乐部等活动团体,所以学生社团建设有很好的基础,再经过近一年的打造和推进,今年我局决定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天宁区首届“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整个评选方案的制定经过了一个不断细化、反复征求意见的过程。我们9月份进行了全区社团建设情况的整体调研,听取了部分一线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意见;接着在汇总多方意见基础上召开“社团建设情况调研会议”,邀请各校社团分管校级领导与优秀指导教师前来,针对评选方案广泛征求意见,一起商讨和明确评选方案,真正起到促进我区中小学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目的。所有学校与会代表均参与了激烈的研讨,不断修正评选方案。会上还请虹景小学、局前街小学、北环小学、丽华二小、博爱小学分别从社团的丰富性、社团的管理及特色社团的建设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旨在引导各校优秀学生社团推荐和展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形成天宁区首批中小学优秀学生社团的评选办法,主要采用学校推荐、现场展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全员参与,高标展评。在学校组织自评的基础上,全区最终推荐上来64个学生社团参与现场展评,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信息、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首届“缤纷社团文化快乐校园生活——天宁区中小学优秀学生社团展评活动”于12月13日在常州市博爱小学演播厅举行。现场展评活动按照抽签顺序进行,上午进行了28个,下午36个,每个社团的展示时间为5分钟,展示方式不限,评审团由各校的2位学生代表、1位教师代表和专家评委(主要是学校的校级领导)共同组成,上下午中场时段分别邀请了1位特级教师进行点评。在有限的时间内,各社团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了社团的风采:有做成视频的,有ppt配演讲的,有学生当场进行展示的,有师生同台情景再现的……
如“天真水墨社团”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水墨画的唯美隽永相融合,展示着孩子们一幅幅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造”的艺术作品。如“玲珑机器人社团”请了几位“机器人朋友”来到现场,向大家细致介绍着他们寓教于乐、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和快乐的社团生活。如“蓝风铃合唱团”将她们的近13年的社团建设过程与成效娓娓道来,像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现在大家眼前,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纵情歌唱。还如“琴筝国乐社”、“小书童国学社”、“OM俱乐部”、“快乐民俗坊”、“舞韵艺体社团”、“小海豚社团”、“爵士鼓社团”、“小精灵舞蹈团”、“小比尔程序设计社团”、“快乐英语”……台上各个社团竞相展示着她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彩的社团文化,台下现场的学生、老师和专家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响起喝彩的掌声。
扩大影响,成果共享。为更大的分享各校社团建设的成果,更好的推进各校后续建设工作的开展,我们对现场展评进行了全程录像,精选了14个学生社团录像刻录光盘以提供给学校研究学习;还将所有展评学生社团的视频按照类别进行了归类整理刻盘,各相关学科教研员会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开展学科教师的观看、研讨。根据展评的综合得分,我们精选了15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社团(涉及8所学校),开放现场实地察看,组织全区社团指导教师和分管领导观摩学习,全区有150多名教师前往现场观摩。
反思总结,促进提升。社团是一个载体,展评是一个平台。许多社团的指导教师是考查学科教师,可能平时多是“幕后英雄”,个人“登台亮相”的机会不多,社团成绩相当出色,但听说要上台展示却非常紧张。不过正如一位参评老师所说:“起初,站在展评台上介绍自己的社团,我感到非常紧张。但通过展评,我不禁为自己所带的社团、自己所教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而感到骄傲与自豪。通过这个平台,我更多的是收获了经验与自信。相信以后我会做得更好,相信我的社团一定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社团。”现场,台上的精彩展示给台下的许多校长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高度肯定了教师们在社团建设中的付出和成效,有的多次表态“参评社团都很优秀,我们很难取舍”。展评活动在对各校学生社团工作肯定和激励的同时,也让大家在评比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对今后的社团发展规划起到推动促进作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群有特色专长的老师,一群有无限活力的学生,看到了学生的发展、老师的追求,看到了师生间情感的融合,更看到了各校对学科特色的思考。学生社团多是基于学校生源特点、学校特色文化发展建设的,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源头活水,是开发学校课程的重要支撑;社团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是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力措施,与学校国家课程既有融合又有互补,是实实在在践行着优质均衡教育。
总体看来,本阶段工作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的欢迎,校长的肯定。评选不是目的,既是引导各方来关注学生社团建设,展示真实的社团活动状况,也是为了促进交流学习,展现学生社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后续我们还将继续推进,不断精益求精,力求更贴近儿童的发展需求,更加丰富他们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