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庄小学:常州市杨静娟名师工作室第六次活动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13-04-22
点击:
来源:雕庄中心小学
发布者:戴春亚(雕庄中心小学)
4月18日下午,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校本研究室里高朋满座,常州市杨静娟名师工作室暨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联合教研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以及区内各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市教研室张小亚老师也亲临现场。
本次研讨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杨静娟名师主持。大家聆听了来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张小亮执教的六年级《我们的毕业典礼》和居莉丹执教的五年级《DIY 创意报纸时装》两节研讨课。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利用学科、学校主题节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张小亮老师上的是六年级毕业典礼活动策划课,他结合班内孩子的学情,循学而导,整合教材资源,挖掘校园活动内涵,以情激情,课堂真实。居莉丹老师上的《DIY 创意报纸时装》课堂上充满了灵动,以美启智,灵动和谐,如一股清风荡涤了课堂的沉重说教,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其后,两位老师结合活动设计谈了如何整合身边的有效资源的反思与体会。工作室成员钱丽娟、解丽等老师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课堂点评。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有同感、有争议,气氛热烈,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在好书推荐环节,工作室成员秦燕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向大家推荐了《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德国儿童综合能力培养全书》、《你所不了解的德国人 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等三本书籍,为在场的老师了解德国教育打开了一扇窗。
工作室领衔人杨静娟老师结合两节课对如何有效整合身边的资源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她认为工作室的研讨课,不仅仅是展示精彩的课例,更重要的是加强彼此的交流、学习与反思,在网络磨课中促进互助学习能力,以“互帮互助”的形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市教研室教研员张小亚老师在发言中对市综合实践教研活动进行了回顾,并指出,这样的研讨活动及时、有效、深入,意义重大,特别的“整合”的方式,为以后全市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此次是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杨静娟名教师工作室以工作室活动为基点,结合各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联合研讨活动之一。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研讨具有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指导作用,给青年教师创造了锻炼与不断提升的平台,对有效拉动各区教师快速成长有促进作用。
本次研讨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杨静娟名师主持。大家聆听了来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张小亮执教的六年级《我们的毕业典礼》和居莉丹执教的五年级《DIY 创意报纸时装》两节研讨课。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利用学科、学校主题节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张小亮老师上的是六年级毕业典礼活动策划课,他结合班内孩子的学情,循学而导,整合教材资源,挖掘校园活动内涵,以情激情,课堂真实。居莉丹老师上的《DIY 创意报纸时装》课堂上充满了灵动,以美启智,灵动和谐,如一股清风荡涤了课堂的沉重说教,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其后,两位老师结合活动设计谈了如何整合身边的有效资源的反思与体会。工作室成员钱丽娟、解丽等老师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课堂点评。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有同感、有争议,气氛热烈,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在好书推荐环节,工作室成员秦燕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向大家推荐了《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德国儿童综合能力培养全书》、《你所不了解的德国人 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等三本书籍,为在场的老师了解德国教育打开了一扇窗。
工作室领衔人杨静娟老师结合两节课对如何有效整合身边的资源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她认为工作室的研讨课,不仅仅是展示精彩的课例,更重要的是加强彼此的交流、学习与反思,在网络磨课中促进互助学习能力,以“互帮互助”的形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市教研室教研员张小亚老师在发言中对市综合实践教研活动进行了回顾,并指出,这样的研讨活动及时、有效、深入,意义重大,特别的“整合”的方式,为以后全市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此次是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杨静娟名教师工作室以工作室活动为基点,结合各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联合研讨活动之一。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研讨具有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指导作用,给青年教师创造了锻炼与不断提升的平台,对有效拉动各区教师快速成长有促进作用。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