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4月25、26日,姜明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共赴吴江盛泽,参加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智慧语文”暨“国家级课题“关联视域中的语文组块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活动。踏着温暖和煦的春风,一天半的活动中,工作室成员聆听到了生命成长的声音。
神欢体自轻 意欲凌风翔
第一个半天,大家观摩了盛泽实验小学副校长
工作室成员认真观摩了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第一天下午的活动是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学课堂展示,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了语文专场,在听完语文教研组的学科建设介绍后,观摩了年轻教师戴燕妮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副校长徐国荣执教的《海底世界》。
工作室成员这样感慨:“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虽是李白写了抒发春日思绪的诗句,也正是两位老师课堂的写照,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语文课堂是一个需要历练和积淀的地方。在听课过程中,姜校长不断围绕工作室课题和成员们展开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切性、整体综合性,教学环节的有机性,教师调控回应、点拨提升的推进性……每一位教师研究的子课题逐渐清晰明朗。
课后,杨九俊院长还专门做了《用美的规律塑造课堂》专题报告,杨院长旁征博引,从马克思说的“劳动是自由美的表现”,谈到鲍姆嘉通提出的“审美的对象是灿烂的感性”,关注汉字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从而带给学习者感心、感耳、感目的体会。强调了课堂中主体的自由,这也带给工作室成员更多关于课堂主体生长性的思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半天的活动是五校联盟学校老师呈现的研究展示课,工作室成员再次全程参与了语文专场的活动,观摩了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一天半的活动匆匆而逝,海量的信息带给所有工作室成员太多太多的思考,听课间隙灵感闪现的点评,印象最深的笔录,一个词、一句话都是活动带给大家的成长。返程后,大家整理思绪,梳理脉络,一段话、一篇文是活动带给大家更深层的拔节。春日中,微风拂面,带来苏州软语的灵动,带来太湖石的坚毅,带来太湖水荡漾心间的收获和感动。
![]() ![]() |